沒想到在汴梁毫無辦法的事情,來到大理州竟然輕易解決。
果然汴梁有汴梁的行事方法,地方有地方的做派。
普摩部有錢有人,也非常願意藥材工場落戶本地。
但具體的建設,還需醫保司,科技局,工部三個衙門共同會商決議。
寇準回到汴梁,第一件事便是前去感謝慕容德豐。
“若非郡公指點,下官此刻恐仍在汴梁躊躇,如今藥材合作社已成立,藥材工場也萬事俱備,此事首功當屬郡公。”
慕容德豐淡淡到:“此是你精誠所至,本公又何功之有?你此次回汴梁,見駕沒有?皇上有沒有什麼旨意?”
“見了,”寇準說到:“皇上只是叮囑莫要負了三十七部百姓之熱忱。只是下官還有一難處,要請教郡公。”
“什麼難處?”
“各部百姓雖不要定金便加入合作社,但草藥成熟之時,須得錢銀採買,醫保司仍是沒錢,奈何?”
“哈哈哈…”慕容德豐笑到:“寇大人,你這是捧著金飯碗乞討。待藥材工場建成,正可以此為抵押,向銀行貸款,不就有本錢採買了嗎?”
“郡公有所不知,”寇準說到:“如此空手套白狼,下官實是心中有愧。”
“醫保司乃是利於千秋之方略,只是皇上胸中丘壑,遠非我等可以揣測。你所行每一步,都是合規的,只要遵照皇命,好好報效皇恩就好了。”
拿到方案後,寇準繼續回大理州建設藥材工場,朝中再次恢復平靜。
遼東傳來奏報,為了建設遼東鐵路,科技局以蒸汽機為動力製造出大量的配套裝置,如今遼東鐵路建設已近尾聲。
今年遼東屯田糧食大獲豐收,遼東經略楊延平組織工匠在鐵路上試驗機車。
機車運力雖沒有柴宗訓想象的那麼大,但比騾馬運力不知方便多少。
糧食裝進鐵皮箱,機車從遼東直接開到幽州糧倉,中途除了加水,基本不需要操心,這又是一個劃時代的進步。
訊息傳開,江南經略楊延定和閩浙經略張超言聯名上奏,請求修一條沿江鐵路,連通江寧,松江錢塘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