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卷冊所載屬實且完整,那就說明,偌大的海滄界,化神修士只有十六個,基本都是各大型宗門的鎮宗之寶。
元嬰大能也並不多,就連中型宗門,都沒多少。
整個界域的高階修士數量,還沒有云悠然之前從雜書中看到的單個超級大宗門的多。
高階修士數量稀少,並非全因本界靈氣不足導致。相反,卷冊中呈現出的,那些大宗門所佔之處的靈氣十分濃郁,那環境,簡直跟想象中的仙境都有的一拼了。
就是中小型門派所在之處,環境也還不錯。
從卷冊所載分析可推斷,之所以會如此,更重要的原因,怕是因道統不完整,大多傳承流失所致。
而最根本的原因,則是天道有損,飛昇通道被堵,數百萬年都看不到飛昇希望,以至於能堅持苦修的修士,也越來越少。
小型宗派,有幾位金丹修士坐鎮已算實力不錯了。本門派但凡有兩位金丹突破至元嬰期,可向修真聯盟申請門派升級。
至於微型門派,有個築基大圓滿的修士坐鎮,就可傲視同等級其他門派了。
修真家族的情況,大多不如宗派。
而相當於人類化神修士的九階十階妖修數量,跟人修差不多呈持平狀態。
看完概述六卷,再看地形地貌卷冊時,感覺完全不同。
前六卷,如同看電影般,只需要瀏覽便可。可後三卷,值得推敲和細品之處非常多。
閱後三卷時,雲悠然同桓楚再不是全程無交流狀,而是時不時地會向他請教一番。
卷七,講的全是地形地貌以及礦產相關,更多的是海滄界地形地貌多年來的演變過程。
這一卷,是內容最為豐富的。
卷八,是海滄界一些特殊地帶,以及秘境的簡述。
比如秘籍的大體分佈,各秘籍的開啟時間,哪些是被各大宗派獨佔的,哪些是共同掌管的,哪些又是暫時尚未被發現的,以及各秘境的基本特徵等等。
卷九中,是海滄界各自然結界,和一些典型大陣以及特殊建築的簡述。
後三卷內容中的絕大多數,不是單純記住就可以的。看不懂,就是有再強大的記憶力也沒有用。
後三卷,內容幾乎包羅永珍,可琢磨之處太多,雲悠然和桓楚的翻看速度自然比前六卷要慢許多。
前六卷看完用了六日夜,而後三卷,整整花了半月時間,才勉強理解了個大概。
就是桓楚,只看過一遍也沒法做到完全消化。
最可惜的是,卷九末尾,提到了一套非常龐大且複雜的傳送陣,名為七星移轉大陣。
看立體圖解,跟雲悠然之前被無意間送上的那個傳送陣何止很像,簡直就是。
只不過,雲悠然只領略了其中一條單線傳送通道而已。完整的傳送通道,是七星中,每顆星都對應著一個方位的傳送出口。
而且,該方位的出口還不唯一,北斗移轉一圈,會有東西南北、東北、西北、西南、東南等八個不同的出口出現。
據卷冊記載,此蛛網式超遠距離傳送陣,於十萬年前,由不世出的陣道怪才,當時盛極一時的天越宗化神老祖永泓,帶領其門下陣道天才們,花了數十年時間方佈設完成。
其觸角,如同一個龐大的根系般,可迅速直通五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