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墾荒自給一事,於今日的大朝會上終於正式提上了日程。
這一近段時間引起京城內外極高關注的話題一經兵部尚書引出,猶如一滴溫水滴入燒滾的熱油中般,朝堂之上,瞬間炸開了鍋。
雖說此事已經三公、六部甚至九卿相關官員多次探討過,諸位返京將帥更是官方或者私下多形式爭論過,然,大朝會上的爭議之激烈依舊空前。
不管是贊同的還是反對的,又或者中立的,每個人的理由聽上去都特別充分。
哪怕是同持反對太多,或者贊同態度的,理由也五花八門,一副誰也說服不了誰之態。
整個大朝會期間,皇帝陛下只一臉莫測的端坐龍椅之上,任由臣工們充分發表各自見解,哪怕是激動到快要當殿打起來的爭吵,他都未曾阻止。
別看皇帝陛下始終一言未發,但他聽的格外認真,大腦一直在高速運轉著,仔細地從大小臣工們的各種或正常,或清奇的角度來論證此策的可行亦或者不可行言論中,篩選著有參考價值的部分。
聽了一早上,發現完全贊同者甚少,覺得此舉於國于軍有損者最多,還有相當一部分臣工,覺得無可無不可。
但凡軍、國之大政,若是能在大朝會上爭論出個什麼有用結果才真不正常。
是否能得到想要的結果並不重要,但這一全員參與的商討過程卻必不可少,且,還得允臣工們至少爭論個三五回,以保障他們能充分發表各自意見。
今日,是首次將此策引入大朝會,陛下允他們暢所欲言,以至於說的正起勁兒地大小臣工們,散朝後仍覺意猶未盡,三三兩兩地相約,或在衙門,或去茶館繼續探討。
然而,當上陽大小臣工們三五結隊地進到不同茶館時,入耳大多內容,使得他們差點忘記了來此的目的。
原本這些時日,京城中最熱的話題當屬今日大朝會上所議的這一個。可自昨日開始,話題被漸漸帶歪,風頭逐漸都轉向了定王妃失蹤,以及她的桃色八卦相關。
今日,因定王妃突然發飆,懲治了那些個在泠泉茶莊散佈謠言的。
據傳定王殿下堅定地站在了定王妃身後,就連京兆府尹都將“公堂”搬去了泠泉茶莊。
還不止如此,巳時末,池明軒帶人把聚集在永樂坊天一茶莊正編排他和定王妃的眾造謠者給揍的人事不省;小郡王鍾嘉麟更是讓人把東市遠香堂給端了。
教訓完,不管半死不活的,還是有氣無力的,全給扔去了京兆府。
故,滿京城各大茶館的熱議重點再次轉移,皆在談論著早上新鮮出爐的這一個接一個的勁爆八卦。
因眾茶客們的議論聲過於激動,音量未加控制,眾選擇在茶館中繼續探討早朝未盡話題的大小官員們,一進門,就被動地立時聽了個大概。
有些個好奇心強的,一進到雅間,茶都沒來得及點,先從夥計處將外面所議相關打聽了個清清楚楚。
瞭解了來龍去脈的眾位官員,有的直呼定王妃過於小題大做,定王殿下和池小侯爺以及鍾小郡王所為太過囂張跋扈;
有的不想惹事,明哲保身未發任何感言;
也有那麼一小部分官員,覺得那些人咎由自取欠收拾。
而享有風聞奏事權利的御史們,只覺此風不可長,大多已在琢磨著回去立馬寫奏摺,明日早朝時,定要在陛下面前狠狠地參奏這幾人一本。
坊間種種火熱新聞下午就傳到了宮中,皇帝聽了後很快抓住了重點,他抬眼看向江文,確認似的問道:
“老五真這樣做了?”
“回稟陛下,外面就是這麼傳的。”
陛下問這話時喜怒不辨,饒是江文都有些不太確定陛下是支援還是責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