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國內閣就江戶電力公司汙水處理召開緊急會議”
“江戶電力公司宣佈汙水處理能力已經達到上限,難以承擔貯罐鉅額的維護費用”
“中山鳩二表示將正視對待汙水排放問題。”
8月10日,江戶電力公司負責核電站處理的部分召開了新聞釋出會,一名經理當著記者的面拿出了一杯經過初步淨化的核廢水,毫不猶豫地一飲而盡。
這是為了回應外界對核廢水處理措施的質疑,但效果卻沒有預期的那麼好,報道出去後反而引來了群嘲。
素質教育率越來越高的人群都知道輻射對人體的傷害是緩慢的,除非是短時間內接受天量輻射,否則就這點汙水哪裡能證明什麼,沒準過幾年才會有所表現。
但江戶電力公司反正是相信了自己的表演,依然堅持稱初步淨化就足以降低到無害標準。
這幾天整個東亞有海岸線的國家都在激烈抗議,一致反對核汙水排海——哪怕淨化後的都不行。
……
京城。
在航發委的主持下,這裡組織了全國最優秀的地質和礦業專家,開始著手對於天幕二號探測結果的分析。
天幕二號任務8月2日抵達月球、8月3日登陸,8月6日結束探測返回月軌與烏兔空間站對接,那裡的宇航員們又用了三天時間來整理資料傳送回來。
其中最重要的資料是爆破試驗,這是人類第一次開展此類測試,鄧磊和李偉尋找了兩個最有特徵的地方進行了10米深度爆破作業,各自炸出了一個大坑。
現場照片以及儀器測繪的資料都非常完整,提供了相當珍貴的原始資料,讓感興趣的專家們如獲至寶。
雖然離礦脈富集地還差很遠,但已經足夠分析出很多東西了。
只不過對於林炬來說,初步分析的結果就很不理想。
他直接找到了佘院士,航天局其他幾位高層跟著上級出國訪問去了,沒有一個月回不來。
“佘老,我覺得最開始的遞進爆破方案有問題。”
佘院士倒是對此表現出意料之中的樣子,遞進式層層爆破本就是最初的一個設想方案,有缺陷很正常。
月球的環境與地面截然不同,航發委早就做好了面對各種困難的準備。
“報告我還沒怎麼看,說說是什麼情況?”
林炬坐下來將有價值的部分單獨列出,嚴肅道:
“這次做的是月壤層爆破試驗,爆炸威力已經穿過了幾十米的月壤層到達了下方的破碎岩石帶,這一層的厚度超過1000米,也就是說我們與礦脈之間的距離基本都是破碎岩石帶。
根據檢測儀的資料這一層基本都是由月球遭受撞擊的各種隕石積累形成,含有很多的金屬成分、單體密度很高,會對爆破的威力造成嚴重的削弱。
即使這次用的炸藥改進了許多,效果也只有預期的三分之一,而且還有個嚴重問題是遞進爆破產生的碎石和月壤太難以清理了,我們沒法像在地球上用幾百輛工程機械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