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航發委剛剛結束了為曙光三號的慶祝,林炬就急匆匆地飛過來要求召開常委會。
由於大佬還帶了幾個人去華陰,到場的人數不多,暫時是佘院士主持大局。
“小林,這麼突然地開會又要確定什麼?什麼事這麼急?”
佘院士這幾天為了航天局上下的事情非常忙碌,現在還打著哈欠。
“我希望儘快把月球軌道登陸器確定下來,原來的合作方案已經不滿足未來需求,應當放棄。”
“噢?”
佘院士一挑眉,新的可重複使用登陸器五院已經開展了兩三個月研究,即將進入具體的工程設計階段,現在打算推翻?
“基地認為對於未來的月球大規模建設,這種小型MTV完全不夠用,火箭構型也很不利於裝置運輸和裝載,我們從那個東西上簡化了一種構型。”
林炬開啟了投影儀,佘院士馬上就認出了上面的想象圖是什麼了:XN90,但現在PPT上面寫的代號是“XH40”。
“XH40(Hydrogen:氫)登陸飛船,空重40噸,採用腹部4臺和尾部2臺25噸級閉式膨脹迴圈氫氧發動機,採用氣尖工作模式真空比衝470秒;
最大起飛質量350噸,上行有效載荷220噸,下行最大載荷180噸;
寬度23米,高度39米,內部貨艙最大高度7.5米。”
佘院士還知道XN90這個秘密專案對XH40的外觀並不算太意外,但其他人可不知道,突然看到這個與主流航空器完全背道而馳的東西都瞪大了眼睛。
過了好半天,才有人不太確定地開口:
“林副委員長,這個……XH40,是不是有些太激進了?”
“嘶,三年前有部電影……我想起來了,叫《星際穿越》,裡面有個登陸器和這玩意很像,好像也是塞式引擎。”
“470秒的氣尖發動機和0.63的運載係數確實很好,但這自重有點高啊,幹質比超過10了……”
“……”
其他幾個委員自發地就討論了起來,佘院士震驚了一下也慢慢想到了這種設計的一些好處。
首先是著陸姿態,傳統登陸器發動機部分安裝在尾部就會導致載荷部分位置太高,人員爬上爬下還是小問題,但大型裝置就比較麻煩了。
XN40就不一樣,落地以後尾部或者側面的艙門一開,用小車一推就能輕鬆弄出來。
另一個優勢是貨艙尺寸方方正正效率更高,按照著陸視角來說宇航員也更加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