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心人細細注意一下近半年NACA對外發布訊息的內容,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實:
在長征十號遙二火箭發射之後,阿爾忒彌斯二號的具體任務就從透露過任何資訊。
一號任務無人測試,二號繞月飛行,三號載人登月還是在計劃開始時知道的。
克萊爾做了兩手準備:假如火箭沒問題,登陸器沒問題,一切都OK並且時間也來得及,那麼阿爾忒彌斯二號就是登月行動;
如果出了意外或者搶不到第一,那就延期或者繼續執行繞月任務,反正大家都預設是這樣對不對?
但這些小心機只能勉強在面子上應付一下民眾,國會只知道他們透過了議案並給予了經費,就必須要是NO.1,這一點上約翰也沒法糊弄。
上個月的一系列事件就已經給了議員們極大的衝擊,現在他們正在深度懷疑自己並恐懼對手。
可以起源到2000年的阿爾忒彌斯計劃輸給了趕鴨子上架的曙光計劃,在世界看來這就是在說他們生活的地方已經不再是燈塔世界,而且是無可辯駁的那種。
其實就算是贏了,領先了,曙光計劃也能很快趕上,同樣是對自身地位的沉重打擊。
阿爾忒彌斯計劃的意義絕不僅僅是在於重新觸碰星辰大海,航天是除了戰爭以外最能彰顯力量的方式。
如果真的輸了……
約翰雖然此時看上去信心十足,但也並非不是沒有準備。
經過半年的籌劃,戰神阿瑞斯計劃也已經變得比較完善,這是剩下的唯一一個可能實現反超的地方。
……
班加羅爾。
納季拉澤待在自己的豪華酒店單間裡,透過衛星電視收看著CCAV的新聞節目。
從6月20日開始,中央新聞組在每天上午10點到11點之間設立了新節目“我們的太空”,從上個世紀開始講述近代航天工業的歷史以及成就。
中間也會穿插一些現在的突破,節目水準非常高,而且請了很多參與過重要專案的總師進行訪談,披露了很多以前從未公開的內容,納吉納澤看得津津有味。
畢竟真要說起來航天局的發展根基也是聯盟給的,YF100在他看來就是RD120的東方版本。
在新遠出現以前,這款發動機幾乎承載了整個華國航天的未來,這實在是很有趣。
至於為什麼來手把手教印度人造飛船的總師在酒店裡看電視節目?那就說來話長了。
兩個月前,“加甘揚”飛船實現了首飛,這次並不順利的飛行被印媒大吹特吹,穆迪更是大手一揮,直接讓ISRO把主導權從露西亞手裡奪了回來,開始“全面自研”。
這個時候的印度工程師們就開始“飄飄欲仙”了,完全不聽從露西亞專家的意見或者只聽一半。
他想起了以前在加里寧格勒碰見的一個蘇霍伊設計局總工說的話:
華國和印度都引進了蘇27,前者在進行仿製的時候會認真記下露西亞專家的每一句話,仔細消化後才會提出不懂的問題,然後搞清楚後繼續努力吃透原始設計;
後者則總是聽了一半就急不可耐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並開始反駁老師,然後全憑著自己的理解開始瞎幹,直到出現事故才罷休。
現在他深刻理解了這番話,露西亞專家顧問組幾乎已經失去了對加甘揚團隊的干預能力,其效率和工作態度迅速惡化,顧問組除了最後的卡出廠檢測許可權外什麼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