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瓊州。
柳鳴帶著六名航天員走在紅毯上,向兩邊的人群揮手致意。
長征七號火箭已經在發射工位待命,它的上面是新一代載人飛船“班超”號。
從2016年初發射了“神州十一”,也就是最後一艘神舟飛船以後,國內第一種載人飛船在未公開的狀態下悄悄結束了自己的使命,後續的時間裡航天局蹭了幾趟H1,去年底的時候就用上曙光飛船了。
由於曙光飛船的指令艙可複用,不再是“神舟”那樣用一次扔一次,所以再用“XX號”命名有些亂,除了在曙光計劃中保留了稱呼慣例外,常規發射已經更改了命名慣例。
年初被打上去又掉下來的“曙光二號”指令艙在經過修評估以後,決定轉為常態化的近地軌道往返飛船,最大乘員7人。
同時換裝近地軌道版的小型服務艙,將整體質量從深空版的22.6噸降低到了14噸,理論上長征三號乙努努力也不是不能打。
目前服役的有兩艘飛船,分別是“班超”和“張騫”號,後者已經複用兩次了。
這一次“班超”號將會替換掉天宮空間站的7名宇航員,進行為期12個月的任務,期間會有一次天舟二號貨運任務送上去一些實驗裝置,用來開展科學實驗。
和以往相比,航天員的隊伍正在變得越來越大膽,比如本次任務的7人乘組,除了柳鳴以外全是雛鳥,這要是放在過去多少有些不可思議。
僅僅是計算在航天局註冊的專業宇航員,上過太空的人數就超過了75人,並正在以極高的速度繼續上升,非專業的就更多了。
太空,已經變得常態化起來。
柳鳴已經沒當初那麼激動了,甚至有點想念在地面的時光,上天一年以上其實對於人的考驗還是相當不小的。
如果說他是因為經驗多,然而其他的“雛鳥”們也有些心不在焉,正如在場依然眾多但卻少了幾分的媒體一樣。
一則“小道訊息”已經傳遍了網路:曙光三號將執行登月任務,並且還同時會有環月空間站。
網上的洩漏源亂七八糟,但他們知道這是事實,晚上就要出新聞稿了。
比起月亮的38萬公里距離,空間站的執行高度最高也才不過400公里,連大氣層都沒出。
征服了月球,才有資格稱之為宇宙航行。
曙光任務最終能執行登月任務的人數是有限的,三號任務還是3人乘組,兩人登月,聽說之後會改成4人乘組、3人登月或者4人都下去,但剩下的總名額暫時看來也只有40個,這還得刨去意、髮、露三國宇航員的名額。
然後507所現在100多人的隊伍去爭搶剩下的三十多個,其中至少三分之一需要留給載荷專家,競爭就更激烈了。
與之相反的是新遠公司,雖然尚未明確公佈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們肯定有規模宏大的登月計劃。
尚在空間站錯過了繞月任務的鄧磊就在本次交接任務下去的人之一,肯定是在為登月做準備。
風暴號一次性最少能運過去七個人,幾乎是曙光飛船的一倍,至少會送上去三位數的宇航員才會罷休吧?
……
京城,CCAV演播室,主持人深吸一口氣,看到導播的手勢進入狀態,面帶微笑的同時帶著自豪開口:
“觀眾朋友們晚上好……今天的主要新聞有……長征十號遙三火箭今天從津沽港口裝船,由遠望22號火箭運輸船向瓊州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