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和洛克達因在糾結的時候,伊西斯一號正在朝著庫姆撞擊坑堅定地前進。
伊西斯一號從火星探測器改成月球探測器的時間很短,雖然發射過程很順利,但還是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現象。
首先就是最麻煩的溫度問題,伊西斯一號不怕凍,月球和火星的低溫都在它最開始的忍受範圍裡,大不了休眠就好。
但是高溫就有些麻煩,一個月球日28天,14天的時間都是月晝要接受太陽輻射不經任何衰減的直接照射,直接就能超過100度。
這個溫度下太陽能發電板也沒法正常工作,所以探測器合適的工作時間是月晝月夜交替的“黎明”和“黃昏”時溫度尚且能接受的時間段,太冷了不行,太熱了也不行。
探索者系列依靠的是自身靈活的行動能力以及巨大的電池儲量延長月夜工作時間,伊西斯一號可不行。
同位素電池的電力僅夠維持電子元件活動,所以每一點能夠利用太陽能的時間都要珍惜。
JPL團隊精心計算合適的活動視窗,好在伊西斯一號活動速度夠快,現在已經距離庫姆撞擊坑不到五公里了。
伊西斯一號也連續做過幾次樣本鑽探,雖然沒有鑽到切實冰層,但是也發現了散落在月壤下面的冰塊,JPL猜測可能是冰隕石撞擊留下的,也說不定月球形成時的冰也就來自一顆巨大的冰隕石?
NACA的月球地質學家也不是蓋的,也沒要求非要去庫姆撞擊坑和CASA搶地盤,在撞擊坑外圈有塊探索者機器人活動較少的地方很可能存在很淺的冰層,繞一點路就過去了。
到時候就讓伊西斯號在這裡“佔點”,CASA總不至於讓探索者把伊西斯一號拖到曬不到太陽的地方將其“凍死”。
由於工作地點從火星改成月球,所以伊西斯一號能夠傳回穩定的影象而不是一張張靜態圖片,雖然有延遲,但操控起來也舒服得多。
斯科特現在是好奇號和伊西斯一號的駕駛員,它監測著探測器的移動,這是個枯燥卻又必須集中注意力的過程,伊西斯一號現在是最大速度,要是陷坑裡可就麻煩了,但是盯著空曠荒蕪的月表確實很讓人無聊。
但是伊西斯一號很快就不無聊了。
在它前進方向的左前方,環形山下的陰影裡,探索者七號正駕駛著“的盧01”以3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疾馳。
它的高速處理晶片靈活地控制月球車跟放縱的烈馬一樣碾過碎粒組成的月壤,這些月壤被橡膠輪高高向後丟擲,在低重力下飛的很高像是一團突進的白色龍捲風。
它並非漫無目的地前進,上空正好經過的兩顆“月桂”資源勘探衛星正在實時追蹤LRO傳送給伊西斯一號的訊號,然後透過簡單的無線電三角定位給探索者七號提供導航,以供後者去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
三角定位法的誤差不小,好在伊西斯一號的著陸點是公開的,稍微算一算就能鎖定運動方向,找到它並不費力。
斯科特盯著螢幕的眼睛恍惚了一下,然後猛然回過神,發現有一團白色的模糊影子飛速靠近。
“Aliens(外星人)!”
旁邊的工作人員也發現了這個變故不由得驚呼,然後JPL的控制中心亂作一團。
斯科特也是渾身發麻,正在靠近的物體被洶湧翻滾的白色“霧氣”籠罩,根本看不清是什麼,平添了一分神秘色彩。
怎麼辦,真的是外星人?NACA有沒有外星人接觸預案?
在一片慌亂中,“白影”慢慢降低速度並且調轉方向與依然在前進的伊西斯一號並列,螢幕上漸漸能看清“外星人”修長的四肢以及展現出輪廓的月球車形狀了。
……
細雨飄渺,密集的雨絲打在黑色的夾克疏水材料表面,順著褶皺滑下去。
林炬雙手貼緊大腿,莊重地彎腰鞠躬。
老林同志搬地方了,以前的那塊墓地是土葬,現在把骨灰盒弄到了公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