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第166章 太空清潔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6章 太空清潔工 (1 / 2)

嫦娥四號任務的著陸地點在環形山內,學名叫艾特肯盆地。

之所以選擇在這裡,是跟去以前各國科學家對這個南極的地域進行分析,認為其礦藏和冰含量極其豐富,光是可利用的冰層就可能重達2700億噸,足夠製造數不盡的燃料。

如果能在這裡建造生產燃料的基地,甚至可以為火星飛船提供燃料和補給。

將同樣重量的燃料從地球上發射上來和從月表發射上來,即使是從月球軌道發射到近地軌道都要比前者輕鬆得多,六分之一的重力能節省太多資源。

外界只知道探索者一號能跳躍行進,但具體資料和攜帶了哪些探測裝置卻是一無所知,更不知道探索者一號去幹什麼了。

在NACA看來,未知代表著恐懼,不時就在他們月球軌道衛星飛躍南極的時候拍攝照片進行分析,可惜兩個巡視器太小了,就連著陸器都看不到,只能說毫無價值。

不過在B級基地裡,林炬和探索者專案組的工程師們一起,操控著大蜘蛛取樣分析。

由於地月之間的距離已經接近40萬公里,即使是光都要旅行1.3秒才能到達,這也就意味著地面的操控不是實時的。

訊號傳輸來回2.6秒,加上中繼轉發,時間更長,這也是玉兔二號呆頭呆腦的原因,因為一旦操作過急,很可能會發生陷坑等事故。

不過這個問題對於探索者不存在,它搭載了閹割版的SC09控制系統,只有了兩塊晶片,而且還是限制了很多功能的低功耗版,不過還是足夠了。

在月球上不需要極其複雜的影象識別能力和處理能力,反正不存在突然經過不講交通規則的買菜車,也不存在大風吹起石頭,唯一的意外只有地震和隕石。

所以很多時候地面操控的方式其實是給探索者下達任務,例如:在某某地點鑽孔3米深度,對採集的樣本進行光譜分析。

然後地面什麼都不需要做,探索者自己就分析既安全又省電的路線,一下一下地就跳過去了。

這樣就不需要擔心延遲產生的風險,反正AI自己會避障。

探索者的運氣其實不太好,剛去的時候只碰上了月晝的尾巴,活動了900多米就不得不休眠,等待了14天之後才再度喚醒,這會正是激情工作的時候。

不過探索者的運氣並不怎麼好,在出發之前新遠的工程師們看了太多各國的專家報告,說的好像月球南極遍地是冰,走幾步就有冰坨子一樣,但探索者的光電探測儀掃了無數圈,至少在艾特肯盆地的表面沒有發現任何水資源存在的跡象。

當著林炬的面,探索者完成了第19次鑽探任務,用機械臂上摺疊的鑽探杆往下鑽了3.4米的距離,然後拉上來用自帶的裝置進行仔細分析:

一個冰晶都沒有。

此時探索者距離著陸器已經跑出了1300米的距離,一路邊走邊打點,倒也發現了一些資源。

除了大量氧化鋁、氧化矽和矽酸鹽外,礦藏有鈦鐵礦,這種礦石在月壤裡就很豐富,其他的銅礦、稀有金屬錸、銻也有不少,雖然含量很低,但如果大規模開採還是比地球上容易獲取多了。

不過在月球冶煉礦石輸送到地球嘛……可能還需要等待不短的時日才行得通,而且就算行得通也沒必要。

把這麼多死沉沉的東西運到近地軌道,再裹上保護層扔下去,麻煩程度還不如在月表開廠搞工業呢。

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尋找水,沒有水資源,月球基地就不可能長期運轉起來。

好在留給他們的時間還很長,足夠再把探索者二號、三號、四號扔上去慢慢找,總會找到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