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晚上19點。
月球南極上方一千米處,嫦娥五號任務的三個著陸器之一不斷調整發動機噴口,快速降低高度。
這裡面裝的是航天局買下的兩個大蜘蛛,它們的降落地點是庫姆撞擊坑,距離嫦娥四號任務的著陸地點430公里,依然在艾特肯盆地內。
航天局在拿到新遠提供的探索者2基礎平臺後,自己新增了相當多的科研裝置,兩個玉兔三號的功能都不盡相同,可以互相輔助作業。
為了區分它們又取名為玉兔三號甲和玉兔三號乙,這兩個近半噸重且自持力極強的機器人航天局極其喜愛,寶貝地不得了。
新遠的兩個著陸器在四個小時前就著陸到了預定地點,而他們為了保險多繞了好幾圈,還用“月桂”資源勘探衛星輔助定位,這才開始進入降落程式。
按照慣例降落過程是直播的,雖然月球著陸任務航天局已經做了不少,但5.8噸重的著陸器還是有些讓人緊張,著陸器上也有不少裝置呢!
操縱人員確認了很多遍降落程式無誤,著陸器的下降姿態也還算穩定,看上去一切正常。
高度從1000米逐步下降到500米、300米,著陸器所搭載的20KN變推力氫氧發動機開始逐漸增大功率,眼尖的工作人員甚至能看見月表被吹起的月塵了。
等等,好像有哪裡不對。
怎麼好像看到了一點深色的反光?
但是還沒等他仔細確認,著陸器已經下降到10米左右距離,強勁的尾焰吹跑了月表的月塵,露出下面有些不同尋常的物體。
著陸器的降落程式依然沒有意識到任何問題,感測器告訴它一切正常,燃料富裕15%,於是最後一次將節流閥推到50%,維持約1秒左右,然後著陸器就可以安穩地著陸了。
指揮中心已經有人站了起來,但操作人員什麼也做不了,發動機做出響應的訊號延遲最短也有有五秒左右,根本來不及。
透過電視和網路觀看直播的普通人還不明白哪裡不對,但在歐空局的一名摸魚看轉播的員工電腦前,一個小行星探測器專案參與者“唰”地站了起來。
“水!冰層!”
庫姆撞擊坑,著陸器最後一米的落差在發動機1噸推力的作用下維持了一秒多鍾,而它正下方裸露的冰層也接受到了高溫的燒蝕融化蒸發,著陸器底部的攝像頭被一團暴沸的水蒸氣淹沒。
直播畫面也在幾秒後展示出了這個變故,這下所有人都知道出現了意外,但是暴沸的水蒸氣在逸散後馬上又因為真空的低溫化作冰晶,20KN變推力發動機也已經關閉。
著陸器的支撐腿砸到了冰層上滑出一點距離,因為剛剛尾焰燒出的凹坑有些傾斜,但不影響使用,降落程式覺得很好,給中繼的“鵲橋”衛星發去待命訊號,後者轉發給地球。
但它們不知道的是,嫦娥五號地面控制中心已經一掃嚴肅的氛圍變得躁動起來。
……
“什麼?冰層?華國人發現了冰層!”
克萊爾結束通話電話開啟手機,推特上的熱門訊息已經變成了“Yutu3A has found ice&noon”。
時間回到三個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