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這,這不,我不能……”
饒是以李偉那處變不驚的個性,以及年過半百的閱歷,還是被這短短的一句話震驚的連說話都開始結巴。
那可是登月,登月!
不管是第幾個登上月球,只要是站上去,那就是一個獨特的、在航天史上留下一筆的重要事蹟。
林炬:“新遠公司要登月並不是說像上個世紀阿波羅計劃那樣插個旗子留名,而是要真正開發月球,想辦法以合適的利潤獲取資源。
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月球上駐留的宇航員可能要持續工作至少一年,兩年,甚至更久,因為微重力和前進空間中的存在,身體素質並不是限制因素,重要的是思想。”
“你是說……”李偉沉默了一兩秒,就想通了其中的關鍵:
“我想未來的月球上可能也就最多十幾個人,在原理地球38萬公里的地方,地球已經變得只有乒乓球那麼大,這對於心理承受能力是一個很嚴峻的考驗;
這麼遠,連通話都要延遲三秒鐘,要耐得住寂寞。”
林炬:“是的,即使是最以孤獨聞名的潛艇兵,一次巡航任務也不過幾個月,但為了經濟性,月球上的宇航員要停留很久,而且其中專業工程師佔比比較多,這些人,他們沒有軍人那樣的意志。
如果沒有專業的思想指導人員在,群體思想就會陷入混亂。”
專業的思想指導人員,顯然就是經受過嚴格的訓練,透過重重選拔最耐得住寂寞、忍受得了孤獨,也有強大心理素質去引導他人的職業航天員,如果再有些威望的話就更好了。
而李偉,顯然就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這樣一個傳奇來坐鎮月球基地,何愁人心不安。
不得不說,林炬這樣的說法成功讓李偉認為自己確實還是很有用的,一時間有些猶豫。
林炬見他態度有些鬆動,繼續火上澆油:
“以目前新遠和航天局的關係,到時候基地也應該是一起建設的,您去了,對哪裡都好。”
李偉:“這不取決於我……”
“只要您願意,那就由我來想辦法,大不了我去求上級,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新遠基地人員思想混亂吧?這是支援我們啊。”
“唔……”
豎起耳朵完全將老闆小心思看穿的胡冬抑制住自己轉過頭的強烈慾望,不停在心裡驚呼老闆的大膽。
這是要將李偉拉到自己陣營裡來,把這位挖過來,新遠的地位在國人心中的形象可就截然不同了。
默默點贊。
……
“謝廖夫,謝廖夫!”
“在,我在!”
在街上一輛破舊的巴士裡,前座的一個胳膊能跑馬,腰比座椅還寬的俄國大媽用流利的東北話喊著謝廖夫的名字。
巴士的最後方,一個過分白淨像是白人卻又長著亞洲人五官的年輕人急忙回應,收回自己盯向窗外的實現,悲傷軍綠色的揹包走向前方。
當他走到門口的時候,巴士也停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