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78章 分數線 (1 / 2)

好在B+級的功底不是蓋的,郭申很快就思考出了一個又快又穩定的方案:

“將四臺H240稍微分開一些,中間塞一臺H80發動機,正常情況下被四個大型噴口遮蔽無法啟動,回收時四臺H240向外張到最開,然後中間的80噸級氫氧發動機H80啟動,進行回收程式。”

在隨身攜帶的安裝了X32035的平板上畫了幾下,一個可行的方案就展示在了林炬面前,後者滿意地點頭:

“這個二級改型要多久才能完成?”

“下下個月就能用上了,改動不大,現在我們製造了六個二級,發射兩個前進號的軸向艙段用掉兩枚來不及改裝,後面的都可以了。”

“這是什麼?”

兩人旁邊冒出一個聲音,然後探過來大佬花白的頭髮。

大佬在旁邊本來緊張兮兮地盯著新遠三號一級的回收程式,對這次前所未有的重型火箭回收充滿期待。

和之前的幾次回收不一樣,新遠三號裡外三圈的發動機都在不斷間歇性點火,看上去毫無規律,但偏偏使火箭的姿態異常穩定。

這其中大部分功勞要歸結於自重,19臺底部的發動機使火箭重心太向下,一般的風根本吹不動。

看上去是一個新遠二號一級PLUS的新遠三號一級火箭回收過程同樣絲滑,也是輕輕掛在了回收塔架上。

77米高的火箭掛在百多米的回收塔架上一點意外都沒有,比將勺子掛在牆釘上還要穩定。

這樣的技術力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普通群眾只覺得非常震撼,而航天從業者則是不敢相信這是人類能辦到的事。

這麼複雜的火箭,這麼複雜的回收程式,怎麼可能一次成功!

這他孃的不科學啊啊啊啊!

大佬倒是已經麻木並習以為常,他只是對林炬和郭申平淡的表情所驚訝,想來看看他們在討論什麼,對全球第一都這麼不上心。

“回收二級?那你們成本至少能收回80%了吧?”

林炬搖搖頭:“沒那麼多,75%吧,液氫太貴了,儲存和運輸都麻煩,二級用這個效能是不錯,但燃料成本就不低了。”

實際上新遠三號不回收二級時重新整備發射一次的成本在5億元左右,接近新遠二號的四倍。

回收二級就能省下至少1.1億,降低20%多成本,確實不低了,已經和新遠二號甲一個水平,顯然更划算,還能少用一個回收工位。

至於三級火箭是真的沒法回收,三級是往月球打的,顯然不太可能再飛回來。

大佬:“三號火箭重新整備一次再發射大概要多久?”

“大半個月吧,這火箭太大了,佔用的人員編制就不小。”

半個月,半個月啊。

長征十號火箭航天局能8個月造一發,要是不計代價也許可以6個月造一發;上個世紀阿美舉國體制造土星五號,也差不多能一年兩發。

現在,比這兩種火箭還要多出100噸運力的巨型火箭新遠三號,半個月就能發射一次。

也就是說,一枚火箭在一年內可以發射24次,向太空投射五千多噸質量!

這差距,簡直讓人望不到頂。

不誇張的說,新遠三號一次發射,入軌質量就能超過去年一年全球的總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