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立春,忌看病、搬遷、睡覺,宜理髮、發射火箭。
已經複用過3次的新遠五號火箭豎在了瓊州發射場4號工位,準備飛往太空。
這是春節前新遠最後一次發射任務,新遠公司大部分人都放假了,少部分輪值的人員3來瓊州負責本次發射任務後也休假。
本次發射的新遠五號甲型,搭載了7顆“經緯”系列衛星,單顆質量1100公斤,單顆價格1200萬,在軌壽命15年。
同級別衛星一般差不多要三千到四千萬,但由於新遠決定連備份星採購75顆,大部分零件交給了供應商,硬是把定製件變成了流水生產件,大大壓低了成本,況且星載晶片是新遠自產的三進位制晶片,價格比外購便宜多多了。
一共10次發射,70顆衛星將組成新遠公司規劃的“經緯智慧網路”。
這批衛星分成8個批次,每一批次都具有測控、通訊、制導功能,只是每一批次側重的功能有所差異,分佈在地球同步靜止軌道、傾斜地球同步軌道、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近地軌道四個軌道。
經緯智慧網路將投入約18億元,建成後可以為全球提供通訊和導航服務,是地面智慧出行的一部分。
這個智慧網路計劃曾經有兩種方案設想,一是廉價小衛星方案,在低軌發射400到500公斤的小衛星(雖然現在的衛星這個重量也不小了),單價控制在200到300萬元,發射500顆以上覆蓋低軌,提供無死角且高速的資訊服務。
二就是現在的大而精,發射1噸重的大型平臺,壽命更長軌道更高,不需要時刻使用推進劑保持低軌。
除此之外,6顆“高山”衛星將在明年發射到地球同步軌道,完美覆蓋全球提供綜合服務,預計投資14億元。
“高山”的作用是提供空間的高精度精確定位與導航,輔助深空飛行器修正軌道和提供資訊中繼服務。
這些衛星專案雖然是奔著不賺錢去的,但它的用途久註定了只要想,有的是人願意在這上面花錢。
航天局對這些衛星任務保持沉默,只是要求報明軌道引數,另外表示商業應用需要取得一些牌照。
但軍方則是顯得十分積極,衛星還未發射申報的時候就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不但同意幫忙搞定手續,甚至願意買下幾顆衛星的使用權,也不知道是有什麼用。
倒是國際上對新遠發射衛星組網的通報有不小反應,一些人指責這些衛星的重量與用途不符,還有民間陰謀論說林炬要從太空統治世界……
只有NACA默不作聲,只是默默增加了幾次空軍的衛星發射計劃。
馬一龍也默不作聲,他在2015年1月就提出了1.2萬顆小衛星組成的星鏈計劃,現在發現竟然有人比他更快,在全力配合登月的同時也加速了星鏈的具體技術論證
第二天的晚上,瓊州,林炬開啟一臺黝黑粗重的筆記本。
這是用X32035和配套三進位制元件生產的筆記本,作業系統也是完全自研,已經在新遠公司內部普及使用。
在過去的日子裡,郭申很早就考慮到洩密問題,所以要求內部網路與外界實現物理隔離,公司的伺服器訪問許可權嚴格管理,禁止與任何可能向外界傳送資訊的裝置連線。
現在不用了,內部伺服器已經遷移到“星辰一號”,員工的工作資料及時上傳,徹底斷絕了網路入侵的可能性。
這是體系的差異,就算是一個再牛的駭客,也不能在陌生的領域發揮,況且基於SC09發展的大型AI“山海”已經初步投入使用,同時存在於星辰一號超算和太空的衛星網路中。
所以說,智慧網路是真的智慧。
初步完善的“山海”足以對任何連線的裝置實現監督,內建安全模組,絕對能保證資料安全。
林炬的膝上型電腦內建了衛星終端,直接就連到了近地軌道上的衛星,下行速度1000Mbps,上行速度300Mbps,已經比5G快多了。
當然衛星直連支援的終端是有限的,除非真的像老馬的星鏈一樣發射上萬顆衛星,那倒是可以實現高速上網,但實際上並不靠譜。
小衛星抗干擾能力太差,而且密密麻麻的過於威脅航天器安全,後世老馬發射了一次星鏈衛星,逼得華國空間站不得不兩次緊急變軌以防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