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第489章 商業解決思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89章 商業解決思路 (1 / 2)

“雪鵠”雷達隱身,光學特徵明顯其實並不是因為設計團隊考慮不周。

早在他們用無人平臺進行發動機測試的時候就想到了這個問題,在10馬赫以上高超聲速飛行時空氣會在激烈碰撞自然產生大量等離子體,這些等離子體就會向外輻射包括可見光和紅外特徵在內的多種電磁波。

當初的團隊想了個辦法,在發動機進氣道處施加一個電場,透過引導等離子體以他們想要的路線從機體流過,並最後與發動機的尾流融合在一起。

被約束的等離子體形成了一個包裹著的橢形雲團,不但能夠吸收很多波段的電磁波提升隱身性,還可以分散開顯著降低可探測性。

這項技術最早源於50年代,後來還在黑鳥的原型機階段進行了測試,不過因為控制困難最後取消。

現在隨著計算機控制技術的極大進步,大漠基地將等離子體隱身變成了現實。

在小型無人驗證機試驗時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雪鵠”的機體太大碰撞更猛烈,產生的等離子體雲團更加難以控制,這才導致其觀測的時候極為明顯,實際上雷達隱身效果也受到了很大影響,正常情況下反導系統的雷達捕捉他要困難十倍以上。

安德羅夫提出的新解決方案是技術思路,在場的人不太能聽懂,不過知道“能改善”就足夠了,太招搖也不是什麼好事。

那麼最後一個議題就是太空避難……不,太空緊急指揮中心的設想以及可行性了。

每一個擁核大國,必然會考慮到末日時的指揮問題,只要領導層依然儲存且能夠保持聯絡,反擊能力和凝聚力就不會被衝散。

雖然各國地下都有足以抵擋已知任何手段攻擊的地堡,但誰能保證按下核按鈕的時候高層就在地堡入口?

所以“末日飛機”就誕生了,以阿美為例,他們使用一架波音747改裝,代號E4B為了防禦電磁脈衝和輻射塵埃機體有完善的防護層,同時航電系統大規模使用真空管和類比電路以增強電磁紊亂下的可靠性。

每次boss出行,它就跟隨在總統座機的後面一起,戰時就帶著高層起飛遊弋,因為增加了大量儲油箱,可以在空中滯留34個小時,足以從地球任何一個角落返回本土,並讓高層進行遠端指揮。

在當前技術水平的核戰爭下末日飛機的生存性還是相當強,不過國內之前連真正意義的專機都沒有,末日飛機更無從談起。

之前的時候國內打算採購一架C832進行改裝,但雙發平臺不如阿美的四發平臺抗風險能力高,又不能專門為了這個目的生產一種四發飛機,所以意志不堅定進度比較慢。

這次緊急事件讓上級深感不便,當專機訂購的C832下下個月才能正式交付運營,這次還是用的臨時747,飛行中處理事務很麻煩,如果是真的戰爭時幾乎就沒有指揮能力。

正好太空避險在這次事件裡被碰了上來,所以上面就想知道能不能在太空中建造末日指揮中心。

而對於這個疑問,佘院士和林炬已經討論出了答案:

“如果需要一種更加安全的末日飛機,我們提議可以用騰雲工程改造。

甚至是用它作為專機出行,只要能保障燃料,不但能夠快速訪問,還可以在緊急時刻進入太空,比起現在任何一種末日飛機都要安全。

常規飛行時騰雲可以不使用氣尖工作模式,速度依然可以達到10馬赫以上,一個小時訪問全球。”

眾人:“……”

佘院士發言完後會議室內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軍方中有人舉起了手。

只見他獲得允許後站起來,發出了自己真誠的疑惑:

“那我們為什麼不直接用雪鵠改造專機?一個小時直接飛回本土就好了,它的飛行高度也足夠躲開核爆影響了。”

“……”

“……”

林炬在下面聽著還覺得挺有道理,反正最後總要返回本土指揮不是?

而這位仁兄還發出了另一個靈魂提問:

“騰雲工程我記得好像用的是低溫甲烷燃料,需要臨時加註,準備時長至少幾個小時,恐怕來不及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