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57章 MMT (1 / 2)

“我的林委員,你是真不把錢當錢啊。”

當佘院士看到潘永南離開後就去打聽情況,聽到新遠又要投資大專案突然心臟一陣突突。

科學院太空搞晶片這事兒不是秘密,之前也打到了他這裡。

航天局一系當然對這種超高投入計劃不太感冒,送點科研裝置沒啥,但要搞太空建設不給個足夠的理由是不會支援的。

佘院士被科學院這幫人騷擾得不厭其煩乾脆把他們趕到林炬這裡,按他的理解新遠可能會多少給一點支援。

但林炬的果斷還是超乎想象,不但接受在準備階段就做出調整,還許下了一千億的投資額。

雖然不是一下子就拿出那麼多錢,只是看專案進展追加,但這個魄力也足夠驚人了。

新遠主營業務什麼情況在中央不是秘密,即使年年免稅加補貼也是鉅虧,倒是搞副業很風生水起。

佘院士的擔憂林炬完全沒放在心上,反而開玩笑似地把手放到他肩膀上:

“錢是印出來的紙,但我們花在太空上就是實打實的產業,信用貨幣時代錢算什麼。”

然而佘院士卻眉頭一皺,彷彿重新認識一樣打量著他:

“你信MMT那一套?”

“現在不就這麼回事嘛。”

MMT就是現代貨幣理論(Modern Monetary Theory),它的壯大也是主要從新世紀開始,中心思想非常簡單:

現代國家不是已經拋棄金本位銀本位為貨幣背書,印發的鈔票都是信用貨幣嗎?那這些紙幣就可以看作本身無價值,之所以人們接受只不過是政府的強制作用而已。

MMT認為,既然如此那麼在國家需要調控經濟的時候直接印錢就好了,更直白一點就可以認為是“缺錢就印”,政府的財政赤字越大越說明財富流入市場,對經濟越好。

MMT的最終目的是透過印錢來全面利用社會閒置資源和生產力,例如有人失業,就花錢給他提供一份工作,有原料沒有需求就花錢創造需求。

在MMT看來印鈔(實際上現代國家貨幣超發都是直接調整銀行數字)沒有任何成本,但卻能夠帶來實際的生產效益,所以政府應當肆無忌怛地利用貨幣來應對一切需求,使得生產力達到頂峰。

這套理論聽起來是歪理邪說但實際上卻真的有可行性,MMT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印的鈔票能夠花出去,能夠轉化成實際的生產力,轉換為生產力是需要本身就有一定生產力門檻的。

誰有足夠生產力?當然是製造業規模可觀的大型工業國。

工業國的鈔票面值都比較穩定,不會驟降驟增的原因就是背靠自身的製造能力,其他國家只有用他們的貨幣才能買到所需工業品,不管印多少都得捏著鼻子繼續用。

林炬清晰記得原世界線的美聯儲是怎麼瘋狂大放水的,他們的做法幾乎就是在實踐MMT,帶來的負面效果都在其強大的生產力下無聲轉移到了被迫接受美元的其他買家那裡。

所以林炬比較相信MMT,因為自家也能這麼幹,而且……咳咳,實操經驗也不是沒有。

哪怕現在國內航天業頂著驚人的虧損繼續狂奔下去也沒關係,只要和官方搭上線,需要的時候放放水就能穩住。

即使這樣有各種各樣的副作用也沒關係,因為他知道美聯儲最終還是得大放水,國內也必然跟進,既然大勢不可逆轉,那這就只是順應歷史潮流而已。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