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請我們的技術專家介紹一下吧。”
林炬趕忙安撫了這位領導,然後示意隱姓埋名許久的趙曉文上前。
後者頭髮雜亂,臉上斑布著數個有些發紫的痘瘡,被重重眼皮蓋住的眼睛裡佈滿血絲。
所有人看到他的第一眼就知道:這是一名嘔心瀝血、不知道經歷過多少失敗、才取得艱難突破的青年科學家。
這當然是故意為之,且不提鐳射實驗室本身較多地使用系統推進,並擁有極其齊全的技術資料,林炬也不會允許下面人這麼拼命,就算有生物實驗室也有好幾種藥劑能夠幫忙。
被鍾成暗示後那天他為了不露餡就用了一針314,精神抖擻地度過了整個早上,回去睡一天就又精神滿滿。
而趙曉文為了變成現在這樣硬是日夜顛倒玩了三天遊戲,強迫自己刷通關數個3A大作,並刷滿成就,嚴重不規律作息加上刺激飲食,才裝出了一副透支嚴重的樣子。
哪怕是心急的十幾位專家領導,見了他這樣也要在心中豎起大拇指,感慨一聲真夠卷。
“……熾陽號,是我們設計的第一代鐳射冶煉衛星,同時也是技術驗證星。
你們看到的只不過是它裡面的一部分,包含了主體的發射頭,完全體還需要3.2兆瓦的反應堆以及其他裝置,最大直徑5.5米,長度超過27米,總重超過50噸,現在這個才18噸重。”
專心傾聽的眾人聽到這樣的數字,都不由得齊齊露出吃驚的面容。
即使是現在的“一部分”,體量都比天宮二號空間站大一圈,放在地上也是個龐然巨物,完全體怕不是與“巡天”望遠鏡相當。
“不過請大家放心,這只是因為初期眾多新技術尚不成熟,此前也沒有經驗,我們必須留足足夠的冗餘。
就好像第一顆氫彈八十多噸重一樣,正式投產的衛星將在保持質量不變的情況下,起碼將光源功率提升10倍,那個時候才能凸顯出技術優勢。”
趙曉文像是怕不放心一樣繼續解釋,但在場的五名相關技術專家都贊同地點頭,非常認可這個說法。
驗證機本來就是東拼西湊而來,到處都是充滿妥協的設計,浪費結構重量一點也不意外,科學研究中非常正常。
“趙總工,那這臺驗證機現在能點火測試嗎?”
“當然,我們都已經試驗過了,要不然怎麼敢宣佈成功。”
趙曉文對旁邊的助手說了幾句,後者立馬跑到一邊按動牆上的開關,頓時響起了“咔咔”的金屬鉸鏈摩擦聲。
熾陽號正對的那面“牆”徐徐向上拉起,人們這才發現它其實是一道厚重的金屬隔門。
另一邊是一個空間略大的房間,水泥結構都直接裸露出來,最後面放著一個鋼鐵支架,上面有一塊厚重的鋼鐵塊,後面的牆面是未知材料一片黑色。
“這就是試驗場,可以透過噴水降溫,同時製造濃霧降低散射導致的威力外洩,光是這個暗室就花了不少錢……
雖然我們的光源功率只有80千瓦,但維持等離子體鏡面也需要很多能量,啟動瞬間功率高達7兆瓦,穩定執行至少需要2800千瓦功率。
太空使用時它需要數百平方米的散熱板降溫,不過我們在地面就方便多了,液冷風冷都扛得住,如果你們需要,30分鐘後我們就能進行試驗,但請全部離開這裡,否則牆面散射的鐳射也可能導致短暫失明。”
眾人立即看向林炬。
“既然大家都想看看,就先移步去那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