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聯合礦業總部。
這裡再一次復刻了天幕三號任務的熱鬧場景,不過與上次不同的是多了些緊張壓抑的氣氛。
現任CEO吳懿面色嚴肅地站在宣講臺上,讓下面坐在一起的朱秉光和楊信軍心都懸了起來。
太空水泥與3D月壤列印技術的實地實驗結果已經傳回,雖然樣本還未送回來,但玉樹基地的檢測已經很詳細,提供了有足夠說服力的論據。
在月球極端的冷熱交替環境兩個多月後,兩種技術製造的路面都經受住了考驗,雖然部分引數有高有低,但總體而言都差不多,超出了最低要求。
質量上相差不大,那麼決定兩種技術命運的就是便捷性與成本了,時間和精力在月球上也是相當重要的資源。
評判小組由航發委和新遠抽調人手組成,深夜才完成了最終決議,並即將公佈結果。
雙手交叉用力的楊信軍不自主瞥向了一旁老神自在的林炬,後者清晨去掃了墓,看上去有些心不在焉。
“根據22名宇航專家的聯合評審,我們確認將在6個月後內啟動月球高速路建設計劃,並經過慎重討論,從兩個投標小組中選擇最合適的一方。”
吳懿的語速並不快,到這裡停頓了一下眼神掃視了坐立不安的兩人,平靜地宣讀著最後結果:
“經過多方面的綜合比較,我們認為太空水泥技術更適合月球高速路修建計劃,並希望由楊信軍教授帶領的京航大學團隊承接相關裝置與施工計劃研究任務,保質保量地完成第一條月球基礎道路修建計劃!”
全身緊繃的楊信軍聽到太空水泥時就已經放鬆下來,話音結束後渾身一鬆,然後就癱坐在椅子上衝著空氣傻笑。
足足三百公里的修建計劃,並且還由他們主導,這將一次性掌握多少關鍵技術?
這完全是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所獲得的好處難以想象!
會場內也隨即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紛紛祝賀著月球最大的基建工程正式上馬。
唯一失落的只有朱秉光和他的助手們,3D月壤列印技術先是在航天局內部被淘汰,第二次參與競爭也同樣輸掉,難道真的是技術路線出了錯誤?
一直到掌聲落幕他都在失神,連沈祚舟喊自己的名字都沒有聽見。
“朱教授,朱秉光教授?”
“……啊,我在,我在聽。”
上面的吳懿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換成了沈祚舟,他並未在聯合礦業內擔任職務,站在上面讓朱秉光有些不明所以。
“咳咳,我再宣佈一件事:
因為3D月壤列印技術在可塑性及複雜面相容性上的良好表現,航發委希望用此技術作為月球地下開發與永久基地外防護層建設,並於三個月內正式啟動。”
由於月球的特殊環境以及基礎成分的構造不同,在複雜面的成形方面,太空水泥的施工難度實際上是高於3D列印技術的。
況且林炬就沒打算二選一,兩種技術都要發展作為儲備,龐大的月球工程可不只養得起一種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