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日關於‘富貴花園’的新聞和廣告,讓發行量只有2萬份大部分還是攤派的《河元日報》銷量迅速翻了一倍多。
新的一天,伴隨著直接推到頭版的‘少年作家’訪談和富貴花園宣告認購進入‘最後一日’,5萬份報紙投放市場,轉眼也被湊熱鬧的公眾一掃而空。
再加上電視報道,各方同時熱炒的結果是,蘇杭清晨起床去趕早自習時,早早跑來富貴花園看房的隊伍,一直從售樓處排到了小區門口。
冬至啊!
大家都不冷麼?
還是說,西北角那邊不賣房子,改賣奶茶了?
蘇杭一家臨時居住的六號樓就在長隊中間,猝不及防之下,‘少年作家’的出現還引起了騷動,同時也堅定了不少人在此買房的決心。
乘車去往二中的路上,蘇杭也明白過來。
因為是‘最後一日’,很多本來計劃週末看房的潛在買家,不得不提前到今天。
另一方面。
省城的《青年日報》,今天也刊登了少年作家的新動向,‘擇鄰而居’,導致大批媒體聞訊再次湧來河元。
打聽到蘇杭人在學校,又紛紛找上門。
突然而來的採訪邀請太多,根本應付不過來,蘇杭乾脆一個不理,讓學校全部擋下的同時,還放話出去。
你們去城北吧!
果然也就都去了城北。
少年作家當眾露面,還有媒體的扎堆報道,訊息傳開,進一步刺激了小城內的潛在買房群體,導致更多人跑到富貴花園排隊。
這一天,高亮夫婦帶領的榮達團隊一直忙碌到凌晨一點多鐘,才打發走了最後一批看房者。
說是‘看房’,大部分人都忽略了具體流程,基本就是簡單聽過介紹,簽署認購協議,繳納1000元保證金,然後回去等待結果。
其中還有許多人不止要買一套。
最後統計,只是這一天,榮達就簽下了563份認購協議,比前幾天加起來的兩倍還多。
不算私底下熟人之間口頭約定的那部分,只是明面上,五天時間總計831份認購協議,已經是富貴花園可售房源的四倍。
面對如此結果,高亮夫婦的第一反應是……趕緊再找蘇杭談談。
某個少年前一天還說過猶不及,他們也是認可,現在,八百多份認購,顯然是有些過了啊。
然而,問過下班後就跑來幫忙的蘇全民,得到的回答是,某個少年今天又沒回家。
蘇杭也是不想被圍觀。
雖然知道少年去處,已經那麼晚了,也不好找上門,這麼直到天亮,榮達上下基本一夜未睡。
因為昨天的熱鬧,特別是一群媒體的長槍短炮,週六一大早,再次買了早餐主動上門的高亮夫婦還帶了一堆報紙過來,與蘇家分享各種新聞訊息。
大部分報道都在預料之中,‘少年作家再出手’啊,‘富貴花園銷售火爆’啊,‘數百人排隊搶房’啊,如此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