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定主意,蘇杭轉身,短暫醞釀後挑選了王羲之的行書,開始落筆書寫。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糅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曾經沒能默寫出來,捱了罰,這一次卻不同。
不知為何異常清晰的記憶,配合從小打下基礎這些年又沉下心來練就的書法,落筆後的蘇杭只覺得毫無滯礙,行雲流水。
當蘇杭開始書寫,原本繃著臉的孟文康很快舒緩了表情,還不知不覺放下了背起的雙手,探過身子仔細打量。
神色逐漸轉為驚訝。
孟文康也是一個書法愛好者,日常很是為自己一手漂亮的板書而自傲,因此,眼看某個少年流暢書寫的一連序列書字型,他很快認出,這是……王羲之!
少年人臨摹王右軍,這並不罕見。
然而,因為對書法瞭解較深,孟文康能感覺出,自己這學生的字型,絲毫沒有他這個年齡段少年研習大家書法時的生澀刻板,即使用粉筆寫就,依然揮灑自如,橫豎轉折間,甚至已經有了幾分獨屬於自身的氣韻。
書法之最難者,在‘氣韻’也!
太多人,練字練了一輩子,都不過是在前代書法大家的框架裡騰挪,到了也琢磨不出一點自己的東西。
眼前這少年,才十六歲啊!
怎麼可能?
孟文康疑惑的同時,教室內,少男少女們的目光也都落在了蘇杭身上,且不說對比另外兩個直接卡在那裡的呆瓜,還在於……蘇同學的字,好漂亮啊!
雖然是外行看熱鬧,但,達到一定境界的書法,那種美感,和這世間所有美好的物事一樣,都能讓人在欣賞過程中產生本能的愉悅。
因此,短短七十餘字的一段《勸學》,當蘇杭快速寫完,不知是誰,忽然發出一聲小小的嘆息。
怎麼就完了呢?
繼續啊!
正遺憾間,蘇杭緊隨的動作,讓剛剛有些失落的眾人再次提起了精神。
沒完。
結束自己的一段,蘇杭同樣感覺意猶未盡,或許是這種‘夢裡不知身是客’的特別意境讓他超常發揮,自己都覺得,等睡醒後再來,應該不會再有當下的感覺了。
就像王羲之,事後重寫過幾次《蘭亭序》,都沒能超越自己的最初。
既然如此,那就繼續。
看了眼身旁捏著粉筆呆站一旁的賀鑫磊,蘇杭走過去,輕輕擠開同桌,隨意用手把某人留下的幾點鬼畫符擦掉,稍作醞釀,換了另一種楷書,再次落筆。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這一段近百字,有些長,又是楷書,蘇杭寫得慢了許多,卻絲毫沒有卡頓,依舊流暢如水,乃至沉浸其中,很享受這種感覺,甚至有些物我兩忘。
講臺下,見蘇杭寫完自己的一段,轉眼替賀鑫磊寫了起來,一些人不由張大了嘴巴。
還能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