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思索這件事,眾人並沒有發現不妥,對於參賽答應了下來。
況且,哪怕最終不能進院學習,能與龐大的修真之國的所有天之驕子切磋,也是相當不錯的一次際遇。恐怕這參賽之人,還有激烈的選拔,而他們直接獲得三個外援資格,已經相當幸運。
當然具體哪三人作為參賽外援,他們需要商量,離華學院肯定要考核,或者盤算出個策略出來,最終再決定誰適合。
後來詹木森大致說了下這爭霸賽,池子亶他們也有些具體的瞭解。
學院爭霸賽每十年舉辦一次,如今已經八百多屆。
爭霸賽分築基期錦標賽,和金丹期表演賽。
金丹期表演賽,不言而喻,金丹修士並不切磋比試,主要原因是金丹全力之下,破壞力太大,而且到了關鍵時刻,容易出現重大傷亡,旁人很難及時制止,所以各人表演一段術法,評定出名次。
另外金丹期表演賽更多的是體現入雲國修真文化的發達,是為了展示給外界看的,實際意義並不大。
真正關鍵的是築基期錦標賽。
這才是一國,一勢力的未來,也更體現出每個學員培養人才的教學水平,對以後促進教學水平,更好分配資源,有很大的意義。
整個爭霸賽,金丹期每院三人,築基期每院十人,本次築基中,老師不超過四人,學生不超過六人,外援可以三人,
每次比賽,參賽的學院大概有四百多家,涉及人員數千,僅僅築基修士就有四千多。
當然對於離華學院這樣的實力,基本不用考慮排名三十之後的學院。後面的學院,除了個別以往極其優秀的人,要特別注意外,整體並不需要多做對策考慮。
大多數精力還是放在研究排名高的學院身上。尤其對於排名前十的學院,基本都有非常詳細的資料。
離華學院在分析別人,別人也在分析離華學院。
到了離華學院,池子亶他們也要和學院的老師共同探討策略。
僅僅人員的分配上,就非常有講究,這老師、學生、外援人數不定,只要符合條件就行。而學院名次是以積分排位的。
外援在參賽時,算在老師一組,積分也同老師一樣,而學生積分單獨計算。最後兩者相加,再確定排名。
也就是說,比賽老師和老師比,學生和學生比。
這就導致一個問題,兩者人數的浮動,勢必相互影響彼此的積分。要是側重老師積分,可以外援和老師的人數達到上限七人,那麼學生就只能三人,這樣學生最後獲得積分,肯定比較吃虧,最終影響整體積分。
同樣,要是學生人數過多,老師和外援的分數就很吃虧。這就需要儘量做到最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