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莽太子耶律洪才一身金甲,是鐵甲重重的數萬怯薛軍,更有兩千精銳侍衛扈騎與太子妃寒姑貼身保護。
仍是沒有給他帶來一絲一毫的安全感。
因自身武道天賦不佳,耶律洪才終生止步二品小宗師境之前,無緣入一品金剛境淬鍊體魄來延年益壽。
有北莽女帝在,他這位北莽太子,北莽法理上的繼承人,在北朝權貴弟子眼中,也不過是個笑話。
北莽強者為尊,別說比不上洪敬巖這等高手,就連第一涼莽大戰中被俘的種檀都比他要來得風光。
他心裡明白,一直牢牢把握大權的北莽女帝為何忽然讓自己統領這四十萬大軍。
必然不是他的這位女帝母親改了性子,要為自己未來登基鋪路。
經歷過那場腥風血雨的耶律洪才明白,女帝將自己扶上統帥之位,是要拿自己當誘餌。
只要自己能夠引徐鳳年出拒北城,就算是名成功誘餌。
至於自己的生死安危?
既然已經釣到魚了,誰又會操心魚餌的生死。
有拓跋菩薩這位北莽軍神在,哪怕死了十個耶律洪才,北莽大軍照樣攻城。
所幸,女帝與自己還是有一些母子情誼。
這才有了北莽最精銳的怯薛軍護持。
怯薛軍比起離陽王朝那支被歷代趙室君主譽為“天子重甲”的御林軍,更為地位超然,皆是甲乙兩字大族出身。
四百年來,草原雄材輩出,一直便是“得怯薛軍者得草原”。
舊北院大王徐淮南生前最大的功勞,便是在內憂外患的動盪之中,傾力輔左當今女帝陛下打破了這項鐵律,幫助這位名不正言不順的女子在尚未掌握半數怯薛軍的前提下,不但成功坐上那張龍椅,還出人意料地坐穩了龍椅。
按照他本來的想法,北涼即使有二十多位中原宗師又如何。
只要敢出城,就要慘死在自己麾下鐵騎碾壓之下。
西蜀劍皇就是這般死於徐家鐵騎的馬蹄下。
徐驍率軍縱橫中原二十餘年,為何偏偏是時間最短的平定西蜀戰役,被市井巷弄提及的次數了,直追西壘壁之戰和景河之役?
正是西蜀劍皇憑藉一人之力的雪中送炭,鑄造了北涼鐵騎的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