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她支支吾吾。
教練員面帶疑問。
“抱歉老師,”她突然拔高音調,雙頰漲紅,“我、肚子不舒服,想去洗手間。”
教練員目露了然,揮揮手:“去吧。”
林媛抓起手機,小跑離開。
“行,那我們先看下一題,等林同學回來了再繼續。”
大約十分鐘後,林媛回來。
相較於片刻前的緊張與狼狽,去過一趟洗手間的她彷彿重獲新生。
“老師,現在講嗎?”
“可以。”
林媛站在位子上,將自己的思考過程和佈局構架徐徐道出。
教練員一邊聽,一邊點頭。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思路。”
教練員示意她坐下,最後總結:“林媛同學的構架方法偏常規,大家接收起來應該相對比較容易。而江扶月同學的方法則對思維能力要求更高,尤其是中間幾個轉換步驟,涉及到Python和Java兩種程式思維的改良運用,大家選擇性瞭解,不做強制要求。”
一堂課結束,眾人原本就不清醒的大腦似乎更懵了——
“後面幾道題江扶月講的我怎麼一句也聽不懂?”
“+1”
“我聽懂了‘回車’和‘shift’應該也算聽懂了吧?”
“……滾!”
“別啊!我開個玩笑嘛,反正要懵大家一起懵。”
“我倒是聽懂了,可真正上了考場,誰會往那個角度想?”
“江扶月劍走偏鋒能全對滿分,咱們如果劍走偏鋒只會死得更快!”
“誰說不是呢?人家走那叫小路,是捷徑;咱們一走絕對變成死衚衕,困在裡面,叫天天不應那種。”
“得!還是用林媛的常規辦法吧。不過你們有沒有發現,林媛說那些都很虛啊,思考過程囉嗦太多,像寫小作文,重要步驟反而三兩句帶過,一點乾貨都沒有。”
“我也發現了!中間好幾次老師問她這一步怎麼來的,她說得顛三倒四,感覺整個思維都不夠清晰,雲裡霧裡的。”
“沒見後面教練員只讓她說思維過程,都不問具體步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