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蘇家鹽鋪有平價糧食出售的訊息,再次席捲吳蘇城。
於是乎,家家戶戶開始把埋藏起來的金銀挖出來,到蘇家鹽鋪搶購糧食。
更有甚者,剛從茅坑裡撈出來的銀子,還未沖洗乾淨,銀子上還殘留米田共的味道,就趕緊揣上銀子去搶購糧食,保命要緊,哪還顧得上這銀子是香的還是臭的。
這些糧食本來也是大周軍隊掠奪百姓而來,蘇言並沒有免費完璧歸趙。
這個老好人他可做不起,就是把他如今的錢財填進去都不夠,這成本價還是有必要收回來的。
蘇家鹽鋪平價賣糧食這一壯舉,暫時緩解了吳蘇城餓殍遍地的狀況。
為此,蘇言又再次招人忌恨。
各地商會的商人捉住商機耗費巨資,從外地收購大量糧食運來吳蘇城,準備大賺一筆。
沒人會料到蘇言出奇不意地按平時價格出售糧食,更不知道他如何一夜之間弄來如此多的糧食。
於是乎,那些想著趁機發財的黑心糧商哀鴻遍野,損失慘重。
每日都有許多糧商帶著厚重的禮物,到林府登門拜訪蘇言。
起初本著來著是客的原則,蘇言會見了幾個糧商。
見到蘇言後,有的糧商擺後臺講靠山,有的糧商拐彎抹角地威脅,有些糧商甚至下跪求他提高糧價。
發國難財?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自作孽不可活!
真真就應了那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蘇言沒有同情那些糧商,眼不見心不煩,統統閉門謝客。
當初這些糧商不乏取笑鹽商,被蘇言一個毛頭小子打壓慘了,如今,風水輪流轉,還是那個蘇言,那個毛頭小子,把他們這些糧商也整慘了。
今時不同往日,如今蘇言背後的靠山是鎮北王,糧商們奈何不得蘇言,敢怒不敢言。
一些聰明的糧商忍痛割肉,大量拋售手中的糧食止損,把糧食再運回去,更不划算,指不定現在各地都降價了,再者等到朝廷的糧食運到,再想拋售就晚了。
一時之間,各地運糧來吳蘇城的糧商們紛紛拋售糧食,使得吳蘇城的糧食供應充足。
然而,糧商們賠了買賣,卻沒有賺到吆喝,吳蘇城的百姓只記住了蘇家鹽鋪的大恩大德,是蘇家鹽鋪第一個施粥,也是第一個平價賣糧。
整件事的始作俑者,百姓心目中的大英雄蘇言,卻整日地閉門不出,除了每日到鹽坊看看,生意上的事,都交給了範鐵與如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