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虛擬世界中,你拿起一個杯子能感受到它的重量、溫度、材質等一些列物理屬性,這讓整個虛擬世界呈現了真實感。
這種變化,引起了真實世界的鉅變,服裝、商店、汽車、旅遊等一些列消費領域的行業逐漸衰落。在推出維生餐後,食品和餐廳也快要絕跡。
人類從第三代開始,基本大部分時間生活在了虛擬世界中。
而第四代產品,將全體人類的生活統統轉進了虛擬世界中,因為它新增了人與人互動的真實感。
這是極其複雜的技術,而且需要超大規模的計算和頻寬資源,但愛提菲做到了,艾文覺得實在是NB。
人類在虛擬世界中的行為實際上是腦機介面在實時讀取大腦的“意識”在虛擬世界中的具象化呈現。
一個最簡單的動作都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比如現在,艾文正捏住技術部同事二海的手,腦機介面需要讀取艾文大腦的實時資料和身體指標資料,才能輸出手的力度,溫度,每根手指的不同壓力,是否有輕微顫抖等等。
而另一方面,二海的腦部資料也在實時被讀取和呈現,才能反應給艾文,比如面板的凹陷狀態,面部細微表情等等。
這是兩個資料組的輸入,互動,輸出,還需要配合環境資料進行同步處理。
比如光影,比如在做這個動作時兩人是否還有其他行為引數參與進來,就像二海此時眼睛在瞟梁雪琴,他被艾文捏住的手,下意識輕微移動。
如果現場有一百人看到,還需要從不同的視覺角度進行計算再回傳。
這些資料必須同步,全部零延遲輸出。
愛提菲當初為了普及腦機介面的使用,做了驚人的舉動,將所有計算全部放在了雲端,人類只需要購買價格極低的介面裝置,便能接入虛擬世界。
如此換來的是愛提菲遍佈世界各地的海量伺服器和無孔不入的頻寬,同時實現了腦機介面的迅速普及。
人類用極低的價格購買到了,或者說是半買半送獲得了腦機介面,但隨之而來的是每月驚人的電費賬單和頻寬租賃費。這裡計算資源的使用費換算成了電費。
虛擬技術的應用有賴於雲技術,電腦科學和通訊技術的發展,這也是為什麼外貌改變服務在第四代才推出。
因為同一組資料需要計算兩次,首先是原始資料計算再融合購買的“面板”。
在第四代之前,雲技術,計算資源和頻寬資源都不足以支撐。
第四代的推出,讓愛提菲成為全球所有商業的核心,它是世界商業發展的領導者,幾乎所有產品都是圍繞著腦機介面進行開發。線下的商業,感覺那已經是石器時代的事情了。
“你突然閃現到我身邊幹嘛!別碰我電腦啊!”艾文捏住二海的鹹豬手,“給你點開電腦看新聞!愛提菲,快看!”
艾文趕緊點亮螢幕:“臥槽釋出會取消致歉,愛提菲CEO。”
二海端著下巴:“你有沒有覺得他的臉很僵?像機器人。”
“他曾經是漸凍症患者好麼!”艾文道。
“腦機介面讀取的是腦部資料,他腦子又沒毛病……”二海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