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鼻音兒聽起來就和太監差不多了,南京六部的大員們詫異地看著他,不知道這位仁兄才這麼短的時間不見,怎麼就變成了這副模樣。
正德臉色鐵青,怒不可遏地一拂袍袖道:“你自已問他!”
張璁急忙向彭鯊魚問清經過,彭鯊魚對他大吐苦水,張璁聽了想了一想,然後換上一副笑,用鼻音兒道:“諸位大人都起來吧,寧王兵馬這麼做,分明就是一計,可明知是計,咱們就是不能去碰破它,否則這道義上就自陷尷尬了。諸位大人所慮甚是,我再和皇上商議商議”。
勸起了群臣,張璁向正德皇帝一拱手,向一旁示意道:“皇上,借一步說話”。
正德皇帝哼了一聲,大步走到一側船舷,望著起伏不定的波濤,他的心中也如波瀾般起伏不定。張璁慢慢走到他身邊,輕聲說道:“皇上,洪武皇帝的靈主牌位和畫像不可輕易觸碰,您聽說過誰的家裡叔叔和侄兒打架,卻把祖宗牌位打的一團爛的麼?要是那麼做,外人只會罵這兩人忤逆不孝,會去理會誰有理誰沒理麼?”
正德皇帝怒道:“自然沒有在祖宗的宗廟祠堂大打出手的,可是也沒有打仗的時候把祖宗牌位頂在腦袋上邊的呀,這樣的無賴仗讓朕怎麼打?現在是什麼情形?他是反叛,是謀國之賊,是在謀朕的江山社稷呀”。
張璁低聲道:“皇上,永樂皇帝在北平做燕王起兵靖難時,鐵鉉在山東濟南府也用過這一招,永樂皇帝雄才大略、一代霸主,還不是乾瞪眼使不上力?
為什麼?就因為別的事都能做,唯有這件事不能做,否則就是自棄道義,成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而且這罪名永遠也沒有辦法洗刷。
以子孫身份而冒犯祖宗,如果因為對方和自已正在打仗就可以這麼做,那豈不是告訴天下人,如果事情危急,就可以不要祖宗了?豈不是告訴天下人,如果事情緊急,就可以不要君父了?天地君親師,綱理倫常一旦崩壞,天下豈不大亂?”
見正德臉上的怒色漸消,張璁又道:“再者,寧王謀反,用的是什麼名義?他謠言惑眾,詭稱受了太后密旨進京整頓宗室,說皇上您不是先帝骨血,而是抱養的民間嬰兒。
皇上,您毫無顧忌地一炮轟在洪武皇帝頭上,這不是坐實自已的罪名,給寧王叛軍送去一個有力的口號,讓他造反更顯的出師有名了麼?他會到處講,說皇上這麼做,正因為您不是朱家皇室子孫,所以才毫不在乎。
這樣的謠言一旦傳開,就算今天大敗寧王,甚至剿滅了所有叛軍,也會在民間一直傳下去,做為皇上您不是先帝骨血的有力證據,不但皇上總是被人在後邊指指點點,就是您的子子孫孫,也要經常為此苦惱了”。
“唔”,正德皇帝回過味兒來,他默默地點了點頭,問道:“那你說該怎麼辦?當初永樂先帝不敢以利炮攻城,怕誤傷靈主牌位,只能困城肉搏,我們現在也只是吃了這個虧?哼!那也罷了,朕的兵馬正在集結,就算不動用大炮,他也休想佔了便宜。”
“那倒也不必,寧王既然這麼做,咱們何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呢?”
正德皇帝眼睛一亮,追問道:“愛卿有何妙計?”
張璁近前一下,對他低語幾句,正德皇帝呆了一呆,忽地仰天哈哈大笑。笑完了他嗵地一拳擂在張璁胸口,讚道:“真有你的,若論歪門邪道,天下無人及得你,哈哈哈”。
正德皇帝向前兩步,招手道:“杜甫,來來來”。
隨駕南行的司禮太監杜甫忙一溜煙兒跑到他面前,正德囑咐幾句,喝道:“去,馬上準備,一會兒交給水師的彭將軍”。
“奴婢遵旨!”杜甫答應一聲,領著隸屬司禮監、尚寶監的幾個太監匆匆奔進船艙去了。
正德皇帝又送回船頭,肅然問道:“水路情形如此,陸路如何?你們還沒有說完,繼續”。
馬昂忙道:“是,臣等出發前,得悉寧王軍久攻安慶不下,於是繞過安慶,兵分兩路,徑往南京城而來。許泰、江彬兩位將軍正在城中備戰,依路程看,他們走陸路要比水路難行的多,大約明曰辰時方能抵達南京地境”。
正德皇帝冷笑一聲道:“好!那朕就與他決戰於南京城下,叫他知道知道,我這個少不更事的侄兒皇帝的厲害。退下!”
迎駕的眾文武一聽,急忙施禮退下船去,在碼頭靜候,趁此機會,正德對張璁道:“朕馬上擺駕南京城,你去吩咐一聲,朕的護航戰艦留下一半在此駐紮,另外一半一會兒隨江南水師溯江而上,迎頭痛擊寧王的戰船,給朕狠狠地打!”
彭鯊魚扯帆重新南下了,這回不但他的戰船來了,就連天子護航的艦隊都來了一半,大浩浩蕩蕩,杆立如林,帆布如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