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新一代的大汗,窩闊臺的嫡孫禾忽,領兵西征海都。兩個堂兄弟,從葉密山打到河中阿姆河,又從阿姆河打到西域別矢八里。兩年多的時間,征戰近萬里。
早在葉密立時,海都的一萬兵力就已經被禾忽五萬兵馬擊潰。
然而,海都在西域各處散播流言,聲稱禾忽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恥的蒙古人,他不僅奉漢人為主,還為了權國四處殺害蒙古人。這種行為,比忽必烈還可惡。
忽必烈好哪怕背叛了蒙古人,背叛了蒙哥,他畢竟還代表著蒙古人的尊嚴。而禾忽,在許多蒙古人眼中,則當視若一條向漢人求尾乞憐的狗!
兩個堂兄弟因此打出了火來。
可是海都潰而不散,禾忽的兵力卻越打越少。
別說處於遙遠東北的大權國,就是和林,都根本無法對其提供任何的支援。
在別矢八里的最後一戰中,禾忽終於再次擊敗海都,在戰場上將其殺死。然而,在得意忘形之際,禾忽在返回和林的途中,竟然被一群馬賊設計伏殺。
五萬從和林出征的蒙古兵,回到和林時只剩下了不到一千人。
這是一場極其可笑的戰爭。
沒有任何軍事目的,沒有任何的政治意圖,甚至沒有任何的作戰計劃。猶如兩個無法自拔的神經病,就是很純粹的,為了打架而打架。
大權國以一種很莫明其妙的方式,徹底掌控了和林。然而,和林卻已經失去了對中原忽必烈的基本威懾力。
若不是現已慘破的和林在忽必烈眼中一文不值,以和林現有的守軍甚至已經擋不住忽必烈的反戈一擊。
“和林那,現還有多少人馬?”趙權問道。
“不到五千,漢軍千餘。”辛邦傑答道。
趙權沉吟片刻,說道:“把辛德勒送去和林吧。”
送辛德勒去和林?
辛邦傑一臉疑惑地看向趙權。
陳耀滋了口氣,“國主,這是要把和林封給辛德勒?”
趙權不置可否。
辛邦傑欲言又止。
分封諸王,這是國策。大巖桓承襲萁國公,獲得南高麗舊地,接下去確實該輪到自己與辛德勒。
十八歲的辛德勒,也該讓他出去歷練了。哪怕不是為了分封,就當是為國鎮守邊境,也該培養他獨擋一面的能力。
“讓列維派人去輔佐辛德勒,若是他自己想去,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