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周遇吉配合崇禎演繹的這場大戲,並不是崇禎和周遇吉兩人策劃的。
周遇吉從未想過,也不敢想著去讓崇禎配合自己,而崇禎也從未想過將自己的聲音傳到千里之外。
所以,這一切都是沈浪一手策劃並實施的。
知道沈浪的想法後,崇禎自然是很樂意配合,周遇吉更不可能會有任何意見。
甚至,連崇禎說的那些話的稿子,都是沈浪親自草擬的。
倒不是說崇禎身邊沒有人能夠寫出文采更好的稿子,可這篇稿子重要的不是文采,而是其他方面。
這既然是一場大戲,那自然需要臺詞和劇本,比沈浪更合適的就很難找了。
再說了,這場戲還需要透過現實中的事件進行演繹,而沈浪還是這些事件的親身經歷者與參與者,自然更加的得心應手。
這場戲能夠演出來,首要條件是崇禎的聲音能夠從京師的皇宮中傳到河南大軍營帳,要做到這點,自然是透過無線電。
那個大木盒裡面放的就是無線電臺,由電訊司的人提前設定好並開機通聯。
崇禎能夠聽到營帳中那些人的談話,是因為周遇吉的身上暗中攜帶了一個無線藍芽對講機。
他們的談話,正是透過這個無線藍芽對講機傳輸到電訊司的一個小太監那裡。
由於周遇吉給這幾個電訊司小太監準備的營帳與孫傳庭的營帳相隔不遠,只有一百多米,完全在無線藍芽對講機的通訊範圍內,而且音質也很不錯。
這小太監將自己的無線藍芽對講機放在木盒裡無線電臺的手咪上,就可以讓崇禎聽到。
崇禎自然不認識白廣恩這些人,更不知道他們的聲音,但這些電訊司的小太監也不是剛來,他們在周遇吉的幫助下,已經做了一些功課。
所以,崇禎也知曉是誰說了哪些話,以及他們各自的舉動。
針對這些人的態度,遠在應天府的沈浪適當的修改了稿子。
在裝著無線電臺的木盒搬到孫傳庭的營帳中時,崇禎的發言和情緒的表露節奏,都由沈浪進行遠距離操控。
因為應天府也有一臺無線電通聯著京師,就像上次在朝堂之上對付那些文武大臣一般,沈浪幕後操控,崇禎配合表演,將目標迅速拿下。
這次也是一樣,只不過將錦衣衛換成了周遇吉,由周遇吉負責具體的執行。
三方精心設計配合下,將白廣恩、鄭嘉棟這些人吃得死死的。
總體看來,效果還不錯,崇禎和沈浪都比較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