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剛抵達長州藩不久,就如此慘敗的訊息,松平信綱不敢隱瞞,也沒辦法隱瞞。
他第一時間派出傳兵令向江戶去通報,並請求幕府儘早做好各種準備,至於他自己的罪責,他也不想去逃避。
得知松平信綱都慘敗的訊息後,整個江戶都震動了,甚至都不敢相信這樣的事實。
因為這次慘敗的影響,絲毫不亞於當初大明在薩爾滸之戰的慘敗。
要知道,在幕府有著極高威望的“六人眾”之一的松平信綱如此慘敗,讓明軍徹底的在本州西南站穩腳跟,光是這兩點,就是對整個幕府信心的一次巨大沖擊。
而且,德川賴房和松平信綱兩人的失敗,都消耗了幕府大量的精銳。
這些精銳大多還是來自德川家,以及受幕府信任的親藩、譜代大名,這也是幕府維持統治的重要武力保證。
若是沒有這些精銳支撐,就算沒有明軍的出現,那些與幕府面和心不和的外樣大名也會蠢蠢欲動。
可以說,此刻的幕府已經陷入到了內憂外患之中,德川家光也迎來了上位以來最大的危機。
所以,這個在正史中被譽為可以與德川家康的功績相媲美的雄主,不得不放低驕傲的姿態,開始考慮議和的建議。
其實之前,已經有人提供出議和,但被驕傲的德川家光駁斥,還被治罪,於是再也沒人敢提了。
可現在,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他不得不重新考慮了。
而沈浪,並沒有趁勢繼續發起進攻。
因為勇衛營已經消滅了大量維護幕府統治的精銳,打破了一些平衡,倭國內部的問題就會越發凸顯出來,幕府的統治跟著也會更加不穩。
與其一味的盲目進攻,與整個倭國各藩為敵,還不如去挑動那些外樣大名主動去脫離幕府的統治。
到時候,倭國自然就會分崩離析,收拾起來也會簡單不少。
還有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他也不想讓現在投靠大明的那幾家大名太過壯大。
因為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便少不得要動用這幾家的力量,他們立功了,自然也需要給予一定的封賞。
如今鍋島家已經成為整個倭國最大的藩領了,細川家、島津家也差不了多少,還有現在的毛利家,這次出力不少,也會快速成長起來。
倭國本來號稱三百藩,這樣只透過武力解決問題,倒反而成了幫助倭國整合藩領,然後從幾百個藩變成幾十個,甚至更少的藩領,那反而不是什麼好事。
如果到時候這些傢伙野心膨脹,生出什麼不軌之心,收拾起來又要耗費不少精力。
所以,只有一盤散沙的倭國,才對大明最為有利。
而幕府似乎也擔心明軍趁著大勝繼續發起進攻,進一步擴大戰爭規模,從而不利於談判。
所以德川家光迅速派人命令松平信綱先與明軍方面接觸,表露出議和的意思。
稍後,幕府便會派出使者到長州藩,或者九州島,正式與明國展開和談。
在這種形勢下,倭國主動想要議和,是一個非常正常的選擇,所以沈浪也沒有多大意外,就看他自己願不願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