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合夥人> 第六百五十七章 倭國形勢(非常“團團的小靴靴”成為長老,萬分感謝!)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五十七章 倭國形勢(非常“團團的小靴靴”成為長老,萬分感謝!) (1 / 2)

正如崇禎所想的那般,徵倭計劃並非沈浪一時興起,而是他長駐大明的主要目標之一。

所以,這些年他一直都在暗中準備著,並調查和了解了眼下倭國內的各種情況。

如今的倭國看似統一,但是其全國分成了大大小小兩百多個“藩”,類似於周朝的諸侯國,甚至數量更多。

這些藩大多處於半獨立狀態,擁有很大的自主性,在自己的領地就是絕對的主宰,只是實力受限,受到幕府將軍的控制。

而幕府將軍,則可以看成是各藩的諸侯盟主,或者說其是武林盟主也行。

所以,這樣的鬆散聯盟,能夠維持統一主要是靠幕府自身的實力威懾,根本不可能鐵板一塊。

各藩的首領稱為大名,而這些大名又被分為三類,分別是:親藩大名、譜代大名和外樣大名。

親藩大名,顧名思義就是與幕府將軍最親近的大名,與德川家有血緣關係,這類大名一般比較忠誠。

其次是譜代大名,又稱為世襲大名,是指在關原合戰前就一直追隨德川家康的。

而關原合戰,是德川家康主導的與豐臣秀吉死後的殘餘勢力進行的一次決定全國統治權的大決戰。

在這之前就追隨德川家的,幫助德川家奪得了天下,那顯然就如同開國功臣一般的存在。

所以這些大名的地位也比較高,對德川家也相對忠誠。

最不受待見的就是外樣大名了,因為他們曾效忠豐臣家的豐臣秀賴,與德川家對抗,是在關原合戰後被迫臣服的。

而且他們不少人還擁有雄厚的實力,這自然會引起德川家的警惕和防範。

所以他們一直被幕府監控著,還被排除在幕府統治的核心圈之外,權力和利益都根本無法與親藩大名和譜代大名相比。

時刻還要小心被幕府將軍找到把柄而被針對,只是懾於自身的實力不足,不敢反抗德川家罷了。

因此,外樣大名與德川幕府之間是貌合神離,面和心不和。

事實也是如此,在幕府時代後期,對倒幕運動最積極的,就是這些人,他們成為了倒幕的主力。

大明想要減輕征服倭國的阻力,便可以先從這些外樣大名入手,從內部先分化倭國的各方勢力,削弱德川家的動員能力。

還有一點,這些外樣大名的藩地,大多也在偏僻的外邊,更方便大明進行接觸。

只要雙方達成一些協議,明軍就可以直接踏上其領地而登上倭島,少了很多麻煩。

結束與崇禎的談話之後,沈浪便聯絡上參謀部,具體的開始探討前期對倭作戰的佈局,這一步以北洋艦隊的武力威懾和分化倭國為主。

沈浪之前調查的倭國資訊在兩年前就已經交給了參謀部,之後也陸續有補充,參謀部自然也早就開始了研究。

所以,在沈浪一提到征討倭國這件事情之後,參謀部立即就可以拿出方案出來。

聽完了參謀部的方案之後,沈浪暗自點頭,大體上和自己的設想差不多,在細節上更加仔細,想得更周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