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百姓並沒有因為假太監事件對沈浪抱有什麼惡感,反而都很同情。
畢竟沈督師的功勞太大了,若是因為這件事情受到嚴懲,那是大明的損失,軍中將士恐怕也會寒心。
收到錦衣衛調查的反饋,沈浪和崇禎都覺得火候差不多了。
於是,崇禎親自出手了,他在《明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敘述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一時間引起巨大轟動。
原來,假太監事件是沈浪不想再欺瞞陛下,主動到陛下面前真心悔過而自曝出來的。
所以,若是沈督師不主動說,根本沒人會知道。
同時,崇禎還在文章中寫到,沈浪這幾年在宮中,除了隱瞞未淨身的事實之外,並未做出任何出格之事,更沒有做任何對大明不利的事情。
反而在大明遭遇巨大危機時,挺身而出,為大明滅虜平患衝鋒陷陣,嘔心瀝血。
另外,崇禎表示自己也相信沈浪是真心悔過,不然沈浪完全可以在遼東的時候說,而不是選擇在回京之後。
這樣一說,大多數人都瞬間明白了,在遼東時,沈督師可是手握二十萬精銳之軍。
若是在那種情況下請求陛下赦免其罪,陛下恐怕也要三思吧。
可是,沈督師並沒有,反而僅率軍兩萬回京,然後隻身入宮在陛下面前陳述此事,這是何其的真心啊。
一時間,所有人對沈浪更加敬佩和同情。
而在文章最後,崇禎公開表示,自己雖然有些憤怒,但對沈浪這個忠義又能力出眾的忠臣良將,實在是恨不起來。
可是,此事又涉及到皇家顏面和大明律法,他一時也不好決斷。
所以,他決定讓全城百姓一起來處理此事。
若是全城百姓都覺得沈浪之罪可從輕處罰,朕便特赦他,若全城百姓覺得其罪可誅,朕也必定不輕饒他。
這還用問,全城百姓幾乎是一邊倒的支援對沈浪從輕處罰。
事情這般戲劇性的轉變,一下子打亂了很多人的計劃,之前一些瘋狂攻訐沈浪的人,連忙見風使舵,又開始為沈浪求情起來。
崇禎順勢而為,立即在朝堂上宣佈,將此次沈浪率軍滅清的功勞進行功過相抵,既不敘功,也不定罪。
雖然很多人為沈浪感到可惜,但這個結果也基本讓支援沈浪的人感到滿意,大呼陛下英明。
至此,沸沸揚揚的假太監事件算是圓滿的劃上了一個句號。
沈浪心滿意足的摘掉了太監的帽子,可以光明正大的喊出來,老子不是太監。
頭頂上那道揮之不去的陰霾徹底消散了,心情也極為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