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大周朝廷開始高速運轉起來,天下風起雲湧,要是應對無方,將來必定生靈塗炭,亡國就在眼前。
……
大周將士出征的訊息,很快就傳遍各地,北方原北遼北燕的遺老遺少,都蠢蠢欲動,北安城城守趙建輝在北方大開殺戒,所殺之人,比當時統一時的最後一戰要多得多,在北方,他已經有了趙屠夫的名號。
趙建輝清楚,朝廷沒有多少精力去安撫那些心懷叵測之人,如果他當斷不斷,將來反受其亂,所以根本不顧反對,發現異動,就立馬起兵,根本不讓那些人有反應的時間,結果就是,北方各地人頭滾滾,血氣沖天。
南方陳州卻是一片平和,到處生機盎然,兩年來,在種認的治理下,已經讓陳州民眾充滿了希望,聽說有敵犯邊,一些被徵的民夫,都毫無怨言,鄉紳豪門,紛紛捐錢捐物。
蜀州樊城,大周出征的訊息,讓許多人士族大跌眼鏡,不是說要舉國對付東來的妖魔麼,與烏雞國講和,才是最好的方略,將來東方一旦有事,就是兩線作戰,如果這樣,中土危矣。
當然很多年輕人卻不以為然,有敵來侵,打回去就是,顧前瞻後,反而會被人得寸進尺。
武威校尉李烈就是這樣認為的,他歸附大周,很快就被授予校尉一職,成為原蜀國皇族最風光的一位,當然,李烈得到的一切,都與唐門有關。
樊城刺史府,青城山和鳳凰山修士奉聖廟令,隨蜀州幾百將士出征,大堂之上,眾人臉色堅毅,都表示,一定拿出蜀地兒郎的血性,不讓一寸山河丟失。
大周朝廷上下,都在齊心協力為將來的戰事做準備,可也有一些人不以為然,認為當今天子好戰,非天下百姓之福
蘇昀卿已經告老回鄉,在慶州,蘇家是望族,老大原本是大周丞相,老二是山上修士,整個慶州,蘇家才是首屈一指的大家族。
朝廷的一舉一動,蘇昀卿清清楚楚,他坐在花園中,搖著蒲扇,對著來訪的鄉紳道:“慌張什麼,出兵又不是真正打仗,就算真的打起來,烏雞國就算是大國,比起大周,還差了十萬八千里呢。”
“丞相不知,剛剛官府下文,今年攤派的稅賦,又增加了,那些泥腿子倒是省心,出勞力就行。”
蘇昀卿瞥了對方一眼:“和我發發牢騷就行啦,別到處嚷嚷,否則,嘿嘿,新官上任三把火,刺史大人剛來慶州,別讓第一把火,燒到你頭上!”
“丞相雖然告老,威望尚在,大家都指望丞相出來說句公道話呢。”
“你們呀,別心疼錢了,我開口為你們說話!嘿嘿,那滅門之禍就不遠了,回去告訴那些讓你帶話的人,老老實實配合官府,別讓錢矇蔽了眼。”
看著來人出去的背影,蘇昀卿心中冷笑,大周盛世,有他一份功績,蠢貨才會晚節不保,久居朝廷高位,蘇昀卿清楚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一位青衣男子走到蘇昀卿身邊,蘇昀卿起身:“王爺怎麼沒歇息一會?” 來人赫然是益州信王趙世吉。
“老丞相就算歸隱,也不得清閒啊。”
“呵呵,王爺請坐,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真希望他們頭腦清醒,陛下雄心勃勃,所謀甚大,王爺又不是不知道。”
“千古一帝可不是是那麼好做的,不如我寄情天下山水,訪仙問道,人就一輩子,活得那麼累幹啥。”
“王爺是散淡的性子,可我們的陛下不同,我為官多年,陛下的想法清清楚楚,一統天下只是第一步,開疆拓土才是他的最終目的,烏雞國是遇上大麻煩了。”
“是呀,我這位皇兄雄才大略,就怕歲月無情,壯志未酬,人已老去。”
“王爺何時啟程,老夫也要準備準備,大周動兵,我也要表表心意。”
“哈哈,老丞相是擔心我呆久了有閒話麼,放心,我們的皇帝陛下,沒那麼小心眼。”
……
大週二十三年,各地藩王進京,祭天大典沒有現身的信王與晉王都回到了京城,這是趙世宸登基後,兄弟門第一次相聚,當然,缺了老二魏王,這是奪嫡失敗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