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閣,其實就是一座尼姑庵,已經歷近千年滄桑,在善男信女的支援下,不斷擴建,才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光後山露天的觀音像,據說就花費了黃金十萬兩,高聳入雲的觀音菩薩,眼色慈善,俯視著芸芸眾生。
勞方一路應付著來與他招呼的人,直到走進觀音閣,等裡面的主事人領進了內院,他才輕舒一口氣,在蓬萊仙島,勞家是第一大族,蓬萊仙島的島主就是勞方父親,同時也是東海諸島最大的宗門,勞方在島上,就如太子一般的存在,畢竟東海諸島,大周只是名義上的統治。
董畫山已經失去了傲氣,他的文采,真的無法與肖石相比,一進觀音閣,他就要拉著肖石去看各代文豪留下的墨寶。
肖雨也不在意這些,弟弟能以文采將董老先生折服,將來就有了一位山上的忘年交,對肖石來說,還是有著極大的好處的。
觀音閣清淨高雅,雖遊人如織,但絕無喧擾之憂,香火極盛,但門口有贈香處,一人一支,隨心功德,正門之內,香燭不入,唯貴客才能入正殿,正門外設燃香點燭處,見青煙嫋嫋,無嗆嗓之味。
肖母燒香禱告十分虔誠,葉素雲幾位都陪著肖母磕頭,連花花幾位,也被肖母喊住跪下。
肖家父子三人,每人上了三支清香,董畫山則在一旁等候,勞方已經準備好了素宴,就等肖雨一家入席。
肖母跪在菩薩面前很久沒有起身,她讓眾人先離開,只留下了肖雨兄弟倆,大殿之中,香客極少,葉素雲幾位的離開,還是引起了旁人的矚目。
每個佛像前,肖母都帶著兩個兒子一一跪拜,肖雨的回鄉,讓她心中鬱結多年的心結開啟,而且兩個兒子各有所成,她這輩子,已經無憾了。
黎映安已有身孕,更讓肖母歡喜,肖家有後,才是她最期盼的,自己一直燒香拜佛,終於有了好結果,菩薩面前,來不得半點敷衍。
肖雨和肖石陪著母親去後院,肖母感嘆道:“菩薩還是挺靈驗的,這次回去,要請一尊觀音菩薩回家。”
肖雨笑道:“好,此事交給孩兒就是。”
觀音閣背依青山,面臨一池青荷,荷塘清幽一隅,就是素宴地所在。
房屋掩映在翠竹綠樹之間,一行隨著龐六曲折彎轉進了內院,迎面光線明媚,牆外竹搖影曳,一張木桌已經坐著勞方和肖父,葉素雲幾位,已經在內屋歇息。
勞方招呼大家落座,連龐六也一起坐了下來,董畫山才對著站在院門的下人道:“起菜。”
第一道菜上來,大家眼前一亮,其名為“千里江山”,這是用青筍、胡蘿蔔、豆腐層層疊疊堆起的蜿蜒的山脈與河流,一輪紅日點綴其中,製作精美,不忍下箸。
接下來,一道道菜都讓人斂神靜思,視覺觸動,心為之醉,口不能嘆。
像“東海金蓮”,是一素淨白盤中宛然展現一朵盛開白蓮,瓣瓣花朵皆用豆腐累疊而成,參差錯落有致;荷瓣之下,是數節白嫩鮮藕,粗細得當,首尾呼應,鮮藕是用糯食製成,中間藕節用黑色細如髮絲的髮菜捆就,栩栩如生。低首蓮瓣在眼,抬頭壁上荷影輕搖,只覺“香遠愈清,亭亭淨枝,可遠觀不可褻玩”。
又如接下來的“竹影情長”,是用兩根黃瓜雕成竹節,上插些許翠綠竹葉,盤中一個挖空的黃色竹節當做盛菜器皿,中間是湯羹,窗外竹影婆娑,窗內竹葉依稀,真是妙不可言。
後面的“絲雨菇雲”“半月沉江”“香泥藏珍”等皆菜如其名,清淡雅緻,詩情畫意,禪韻雋永,整個過程,大家輕言慢語,吃得十分的愜意。
“要去後山膜拜觀音像,最好是早上去,要是有緣,會有佛光顯。”董畫山道。
“晚上有夜市,來自四海的奇珍異寶,在這裡都能找到,不過要靠各自的眼力,呵呵,這裡的假貨還是挺多的。”勞方笑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