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約國內部的這些破事兒,一般會有外交和軍事部門出面協調,一大家子婆媳在一起還難免口角,更何況這麼大的國家聯盟,但很少有鬧到最高層的大事兒。
李福壽久居上位多年,對此早就心知肚明,即便是帝國內部武將爭功,文臣爭寵,明爭暗鬥從來也不曾停歇過,更何況國與國之間。
爭的是國家的榮耀,那一份體面。
但英國人在貿易結算中對英鎊的堅持,真正觸動了大洋帝國的蛋糕,這讓李福壽多了一份警惕,更多了一份提防。
大洋帝國和英國是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金洋在15年開始迅速崛起,只不過短短三年時間,已經足以威脅英鎊的國際金融霸主地位,這讓倫敦深感憂慮。
當今世界經濟呈現一超多強的格局,大洋帝國以強盛的經濟表現一騎絕塵,已經甩開了競爭對手,單獨位列經濟超級強國行列。
英、德、美、法處於第二層次,國民生產總值都在100億美元以上,200億美元以下的範圍,英國若算上廣及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產出,經濟總量約在530億美元上下,僅次於大洋帝國位列第二。
法國若算上殖民地產出,經濟總量約在185億美元左右,與美德兩國相當。
米國在遭遇南方聯合共和國新一輪分裂的情況下,綜合實力再度下降一籌,比法國強一點也有限。
在連續數年強力推動金洋結演算法案情況下,幣值堅挺的金洋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地位一直迅猛增長。
帝國財政部預計到17年底,金洋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比例能夠上升到40%左右,實現對英鎊的超越,從而晉升世界貿易第一大貨幣地位。
至於最終能達到多少,百分之三十七八還是40%出頭,這就有賴於國際形勢演變和相關貿易國政治、金融領域博弈,而非僅限於貿易領域。
總的來看
大洋帝國的黃金儲備已經佔據全世界的一半以上,總量超過8700噸,金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一直在上升,這是個難以逆轉的大趨勢。
俄國盧布隨著國內局勢的混亂,已經飛速貶值,整個國家信用體系幾乎崩潰。
而米國在戰亂頻仍的情況下,非但沒有抓住世界大戰這樣的曠世機遇發展起來,反而深陷重重債務中,美元更顯弱勢。
連年戰爭,造成歐洲區的法郎,德國馬克相對於金洋都大幅貶值,大洋帝國憑藉著強盛的經濟表現和超過世界一半的黃金儲備,金洋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強勢貨幣,國際間趨之若鶩的硬通貨。
相對於英鎊,金洋的貨幣發行規模更大,國際流動性更好,信譽更有保證,需求量更多,因而在國際貿易間前景更為廣闊。
根據《金洋貿易法案》規定;舉凡購買大洋帝國商品,必須用本國貨幣兌換等值金洋,這就要求各國必須儲備一定的金洋,用於國際結算。
若是沒有足夠的儲備貨幣,那麼有幾個途徑可以獲得金洋,一個是貿易盈餘,一個是鉅額金洋貸款,一個是儲備黃金兌換,還有一個就是資源交易。
比如扶桑國,就是大量出售位於亞利桑那的銅礦資源及石油資源,從而獲得寶貴的金洋外匯。
比如英國,大量出售南非黃金及印度寶石,並且借入大額金洋貸款,用於維持海量戰爭支出費用,從原本的債權國已經變成了淨債務國,國際金融地位大大降低。
依照英國現今的實力,已經無法阻止大洋帝國的強勢崛起。
如今在李福壽的手頭上,有一份皇家海軍10年發展計劃,該計劃已經得到國會下議院透過,進入貴族院軍事裝備審議小組審議流程。
這是一份旨在加強大洋帝國以戰列艦,重巡洋艦為主的發展計劃,涵蓋航空母艦,通用巡洋艦和驅逐艦,登陸艦等艦種,面向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全面計劃。
報告提出發展排水量4.6萬噸的406毫米全口徑重炮戰列艦,命名為“公爵”級,首艦“巴拉望公爵”號,標準排水量4.63萬噸,裝備前2後1共計三座三聯裝主炮塔,設計最高航速每小時28節,為大洋決戰型戰列艦。
該級艦擬建造6艘,每一艘艦都將有小幅改進,其效能水平和戰鬥力皆位居世界頂尖行列,將會首先裝備測距雷達,炮瞄雷達,中波電臺等世界領先通訊觀瞄裝備,從而確立大洋帝國皇家海軍足以與英國海軍相抗衡的強大實力。
該計劃中還有另外一個亮點,就是針對“定海”級航母在使用中的優劣之處,發展一型專用航母,排水量4.2萬噸,能夠裝備各型飛機220餘架,戰鬥力相當強大。
該型航母被命名為“怒潮”級,航速34節,共計建造6艘,計劃配備太平洋艦隊三艘,大西洋艦隊兩艘,印度洋艦隊一艘。
“怒潮”級航空母艦並非皇家海軍想要的鉅艦,有這樣的裝備預算,他們寧願多建造幾艘“公爵”級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