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一旦開打,那麼大英帝國必然是全球調兵,加拿大,紐西蘭,南非,印度,斯里蘭卡這些地方一個都跑不了,處於英國人的傲慢和對殖民地土著的不信任,在戰爭初期徵募的肯定都是白人士兵。
以紐西蘭現在的小體格,徵召3~4個步兵師基本上就把年輕人一網打盡了,至於戰後能回來多少那就是個未知數?
蘇門達臘島這個地方,李福壽盯上已有幾十年了,第1次東印度群島戰爭時期因為實力不濟,沒有能力消化如此龐大的地盤,所以拖到了今天。
如今大洋帝國的實力和疆域與30年前大不一樣,根據去年底的統計數字,人口總量已經達到8897萬人,相比較三年前又增加千餘萬人口,這其中2/3是帝國本土新出生人口,1/3是移民。
整個帝國人口平均年齡26.1歲,年齡結構非常年輕。
年均自然出生人口達到326.7萬,年均自然死亡人口63.55萬,年均人口增長淨數達263.15萬人,加上每年流入的百萬移民,基本上可以達到380萬至400萬人的人口淨增長目標。
現在大洋帝國的人口總量與羊毛戰爭之前的米國幾乎相仿,都是差一點點就突破9000萬人口規模大關。
可惜的是,米國在遭遇慘敗之後,被生生的肢解成了六個國家,國土面積減少1/4(統計中未含阿拉斯加州,因為這部分領土是米國人主動售出,不屬於外來勢力強行肢解。),人口規模減少1/3,經濟總量也永久的減少了三分之一,可謂代價慘重。
回過頭來再看看蘇門達臘島,其地理位置極端重要,扼守歐亞大通道的必經之處馬六甲海峽,是分隔東南亞和南亞的重要地理屏障,同樣也是極具戰略意義的要地。
若是放在小國手上不顯山不漏水,看不出什麼厲害之處。
若是放在區域大國手上,那可就厲害了,奧斯曼帝國的地理位置扼守著歐亞通道間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這是一道黑海通向溫暖地中海的大門,也是鎖在沙俄帝國海軍脖子上的一條鐵鏈。
終其幾百年的歷史,沙俄帝國及其後續的傳承都沒有能夠掙破這條鐵鏈,始終被牢牢鎖死在黑海之內,無法成為縱橫大洋的角色,這就是海峽的厲害之處。
有人說,紅海軍不也曾經縱橫世界大洋嗎?
那只是和平時期,出於對世界列強的敬畏,扼守這條海上交通要道的國家沒有封鎖海峽罷了。
若是戰爭時期,在沒有佔領奧斯曼帝國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周邊的領土之前,無論是沙俄還是紅海軍都不敢拿自己的艦隊冒險,那純屬找死。
即便強大如大英帝國,第1次世界大戰中同樣在這裡碰的頭破血流,這就是後話了。
綜上所述
如果說紐西蘭只是滿足李福壽獨佔大洋洲的私人心願的話,那麼蘇門達臘島就是關係到戰後格局的大國戰略,意義極其重大。
只要佔據了該島,順使控制了馬六甲海峽,從印度洋方向遠來的強敵就無法威脅到帝國本土及周邊領地,這包括婆羅洲,呂宋群島,香格里拉島和澳洲本土,全都處於安全的羽翼之下。
從戰略上講
一旦世界大國佔據了該島,就可以將整個東南亞地區環抱在懷中,予取予求,不順心的時候分分鐘封死所有的貿易渠道,無論是向東通往南北美洲的太平洋航道,向北的遠東航道,向西的歐亞航道全都在掌控之中,等於拿捏住了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命脈,這可就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