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湖城
這座中央太平洋鐵路行經的洛基山中部要塞之城,在第1次美日戰爭爆發以後,便進入了高等級軍事戒備中,時刻關注著山脈以東的激烈戰事。
每日向西進入洛基山脈的列車,都會在山脈東麓山腳下的萊曼小城經受嚴格盤查,然後才能蜿蜒進入洛基山脈中的埃文斯頓,經過此地一路抵達鹽湖城,從萊曼小城開始計算,約在山脈中穿行240餘公里距離。
萊曼小城,是北方聯邦所屬唯一處於落基山脈以東的小城市,扼守著中央太平洋鐵路向西進入落基山脈入口,其周邊30公里半圓形範圍都屬於北方聯邦所有,是進入洛基山脈最前沿的軍事要塞城市。
在該市,形成了以大型堅固碉堡塔樓為防禦核心,明碉暗堡林立的半圓形防禦格局,大型混凝土澆築的碉堡塔樓可以硬扛280毫米口徑重炮轟擊,一共建立了5座,編號從1號到5號。
在塔樓的頂端和上層可以設定210毫米火炮陣地,控制周邊十餘公里的範圍,其中層可以屯兵,且設定有小型醫療所,儲糧儲水設施,可以供千餘人的一個加強營三個月戰鬥所需。
大型碉堡塔樓高達42米,內分9層,尤其是外層立面混凝土厚達一米,打造的極其堅固,可謂是防禦的中堅核心力量。
在大型碉堡塔樓的最下層設有地道,可以就近支援小型碉堡,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線。在其外層有3~4層鐵絲網組成的防禦線,寬闊的反坦克壕,引入溪水的護城河等防禦設施。
一旦戰時,隨時可以截斷中央太平洋鐵路,形成一個讓人頭疼的要塞型防禦陣地,在山腳下的一南一北兩座大型碉堡塔樓中,設定有可以讓裝甲坦克直接駛出的寬闊通道。
平時以鋼製大門封鎖,需要時直接開啟放出鋼鐵怪獸,在空曠的中部大平原任意馳騁。
“大帥駕到,所有官兵立正敬禮……”
響亮的聲音過後,3號塔樓內的官兵全都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立正敬禮,神色中帶著滿滿的恭敬之色。
李栓柱元帥在一大群將官的簇擁之下大步走過來,手中的元帥權杖輕輕點了一下帽簷算是回禮了,腳步不停的繼續向前走去,一邊走一邊問道;“祺祥老弟前幾日彙報,說是想把萊曼城的塔樓用城牆連起來,我就想問一句,這是誰的餿主意?”
“大帥,卑職等設想這樣更堅固一些,更有利於防禦作戰。”
“現如今是火炮熱武器時代,修建的城牆必須要能夠經受重炮轟擊,否則只能帶來心理安慰,城牆修建不牢固,在重炮轟擊時碎石亂飛,反而會造成守軍的重大傷亡,這點你們考慮過沒有?”
“考慮過了,西海岸有一批要拆解的老舊戰列艦和巡洋艦,我們想把他們的裝甲板切割成小塊運過來,敷設在城牆外圍鋼筋混凝土面上,這樣一來加上超過1.2米的混凝土層,5~6米寬的夯土層,就能抗擊280毫米重炮的正面轟擊,效費比也高一些。。”
“哦,這種廢物利用的思路倒是很新穎,算過需要多少了嗎?”
“算過的大帥,大型裝甲艦和戰列艦的主裝甲帶動輒100多米長,5~6米高,基本上一艘艦就可以敷設500餘米長的城牆,以萊曼小城的體量,也就是十幾艘的事兒。若是以正面為主,側面為輔,包括彈藥庫、司令塔和艙面其他的裝甲鋼也能使用得上。需要量就更少了。”
“那你打一個報告吧,反正那些美軍舊船拆解是廢物利用,花不了多少錢。”
李拴柱元帥大手一揮同意了,他“噔噔噔”的踏上了樓梯,拾級而上,沿途經過的官兵紛紛立正敬禮。
萊曼小城的城牆若是修建起來,也就是三米五左右的高度,最下層約一米多高是砌成光滑斜坡,緊鄰著斜坡就是深達2米2的環形戰壕,以避免攻城梯搭上來。
這樣一來,攻城梯就只能斜放在戰壕中,必須到7米以上,否則根本搭不到城頭上去。
防彈裝甲板主要敷設在城頭往下位置,有個2米5的高度就差不多了,下面一米多砌成光滑斜坡不需要,因為大口徑重炮彈非常昂貴,不可能拿來費力的炸牆根,既傷不到人毀傷效果還差,當真白瞎了。
就算在城牆跟掏一個洞又能如何?
敷設整體鋼製裝甲的城牆也不會塌,更無法炸穿一個通道,因為中間夯土層在下方炸鬆了以後會坍塌,堵住可能的洞口,在實際作戰中一點意義都沒有
一般來說想要炸開城牆,都是往城牆中間位置使勁。
5座大型塔樓就是5座加強防禦稜堡,若是按照內設防彈鋼板的思路,建成後的城牆確實能夠極大的加強萊曼城防禦力,至於為此花費的金錢,那就更不是問題。
遠征軍掌握著向東輸送物資的交通要道,加利福尼亞共和國的過境貨物都要抽一遍稅,改頭換面以北方聯邦的名義出口,米國進口物資也同樣如此,報關是以進口北方聯邦為名義,然後再轉口到加利福尼亞共和國。
這是因為米國從來就沒有正式承認加利福利亞共和國獨立,自然也就沒有雙邊關係,只能採取曲線救國的方式進行貿易,這讓遠征軍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