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對坐一杯茶,一支雪茄,閒論世界風雲,當真是極為愜意的事兒。
聊了一會兒
何方少將主動把話題引到了太平洋彼岸的美國身上,斟酌一下措辭之後說道;“元鼎,我觀您從政策制定和戰略考量很少念及花旗國,方才所論不單純涉及英法德意諸強國,甚至連扶桑國都考慮到了,我能冒昧,問一下為何少了花旗國?”
“何兄,先說說你是怎麼看花旗國?”李福壽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了一句。
這個問題,何方事先當真沒有準備,他考慮片刻後方才回答道;
“當今之世
花旗國坐擁兩洋地理優勢,在南北美洲大陸沒有直接的戰略對手,可以說是歐美諸強國中地緣戰略最好的國家,加之大量引入歐洲移民,開拓西部,國內工業化程序領先於法國,資源優勢深厚,未來發展不可限量。
花旗國同樣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移民國家,進入80年代以來,歐洲掀起新一輪的北美移民潮,年均移民人數高達140萬~170萬人之間,北美西部大開發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應運而生。
林肯總統時期頒發的《宅地法》,只要花費10美元,就可以在西部得到160英畝的土地,耕種5年後就可以獲得所有權,這成為西部大開發的強勁原動力,吸引著渴望土地的歐洲移民。
由於西部土地開發,美國耕地面積增加三倍,大資本主義農場到處出現,機器廣泛使用,因此也成為澳洲通用公司農用機械的最大市場。
美國農業生產大幅度增長。從1860年至1887年,小麥產量增加1.45倍,佔世界小麥產量的百分之十七點六,從1880年至1887年,糧食生產幾乎增加二倍多。
到如今,美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位糧食輸出國和位居第二的棉花輸出國,農牧業生產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考慮到花旗國多達6000萬人口規模,人口男女比例結構較為均衡,恰逢經濟處於高速發展時期,年輕夫婦生育意願高,每年自然增長的人口數量達到220萬至250萬左右的水平,人口複合增長總數超過每年400萬人水平,年齡結構較為年輕,發展後勁十分足。
而且花旗國大力從歐洲引進人才,輸入技術,已經建成了門類較為齊全的輕重工業體系,生產水平相對較高,國民經濟總量僅次於英法德三國,位居世界第四位。
其經濟增長速度相當猛,有望在未來二年內超過法國,逼近德國,若是經濟發展增速不減,甚至有可能在本世紀末超越大英帝國,當真不可小覷。”
“是啊,花旗國的經濟發展勢頭迅猛,成為世界主要經濟大國已是必然趨勢。”李福壽輕嘆了一聲。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他何嘗不知道花旗國發展起來有多恐怖?
但不代表澳洲現在就要搭理花旗國,把他當回事兒。
在19世紀末的世界舞臺上,主角屬於歐洲大佬集中營,根本就沒有花旗國什麼事兒,差不多是個透明人的角色。
等到花旗國左右世界風雲,那還要整整一個甲子之後,60年後的事情李福壽無意去關心,做好當前的事情才最緊要。
花旗國的地理優勢極為明顯,與當前世界中心歐洲隔著大西洋遙相對望,跨大西洋航線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黃金航線,輸入移民和技術極為便利。
澳洲在這方面與花旗國有異曲同工之妙,地緣戰略上不存在絕對的敵人,由於經濟和人口體量的因素可以視為迷你版花旗國,因為偏居一隅,經常會被歐洲諸強選擇性遺忘,這既是壞事也是好事。
沒有歐洲移民還有我大清呢,四萬萬人口是取之不竭的寶庫,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澳洲根本不擔心人口問題。
在經濟方面
昆士蘭作為率先發展起來的工業化經濟體,在整個亞洲地區及南太平洋地區那是蠍子拉屎~獨一份,背靠著大英帝國經濟圈擁有廣闊的市場腹地,足以承載整個澳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