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之後,季禺一臉滿足的走出小巷,理順道衣,托起拂塵順著人流走入街中。
不要誤會,季禺只是喝了點花酒,花了點金銀珠玉,從哪樓中問明瞭當初昌邑黃家的一些訊息。
當初殷商開國之時,冊封黃伯蒼為虎威上將軍,澤邑上卿,澤州道刺史,令澤邑,洛邑,衛邑,澠池,四城。
而經過季禺的打聽,澤邑上卿黃家,早在百多年前舉家搬走,如今這昌邑,只留了黃家當年的老宅還在,卻早已經人去鏤空。
既然黃家不在昌邑,待在這裡也無用處,季禺走入巷角無人出,登身隱遁,架一陣清風裹住身形,一路出了昌邑,徑自走到城西峽谷中。
打個忽哨喚來狻猊,乘雲霞而起,數息飛過數十里,過了坎龍嶺一路回了折溪。
二百年過去,折溪裡也發生變化,房屋草蘆密集許多,季禺也不下去,只是頓在百丈高空觀看,見得阡陌成片,孩童奔跑玩耍,一如二百年前一般。
而季禺原先的草屋土院兒,也早已是殘痕斷壁,垮塌屋簷茅草長了人高,一片遺蹟的模樣,季禺正要落下雲頭,忽而腦中一陣鐘鳴響徹。
咚…咚…咚,急促的鐘聲連續響了九次,季禺沉吟片刻,跨上狻猊升上千丈青冥,朝澤州洛陽深深看了一眼,嘆息一聲“唉…舊人皆不在人世,相見不如不見…”
說罷一拍狻猊頭頂,狻猊四蹄溜動,蹬起遁光,化為一道長虹朝東海而去,須臾見消失在天邊不見。
季禺本來也想去澤州道,洛陽看看兄長後人,再轉道許昌去看看曾曾被封為許昌公,諡號昌邑武公的吉伯嚴後人,只是忽然碧遊宮金鐘響起。
金鐘連響九次,意為祖師相召,季禺不得不嘆一聲天意如此,相見不如不見,轉而一路架遁光朝東海飛去。
來時心懷期待,慢騰騰雲光,去時匆匆,一路架飛遁之術,猶如風馳電掣,飛速趕往蓬萊島。
五行遁術玄妙,季禺攜著狻猊飛遁,近十萬里路程,只走了個把時辰,就過了白鵠道州,遠遠望見蓬萊盛景,祥雲萬里,道道彩霧,瑞氣千條,紫芝崖上霞光氤氳。
季禺騎狻猊直接飛上紫芝崖,牽著狻猊走到碧遊宮前,水火童兒早再宮外相迎,見季禺來了,稽首道:“道兄有禮了,快進去吧,祖師正在宮裡等你,坐騎留在宮外就是…”
水火童兒說罷牽過狻猊,季禺也回禮說道“那就有勞師兄看顧了…”
季禺說罷搭理行裝,梳正髮髻衣冠,昂首走入宮中,一進碧遊宮內,果然看見教主正在雲床之上跌坐,見自家進來,頷首微笑,季禺連忙拱手行禮,隨後朝下首蒲團走去。
此次與以往講道不同,大殿空空蕩蕩,只在祖師下首盤坐了十餘人,有男有女,皆作道裝打扮,仙衣玉帶,環佩瓔珞,九華方巾,如意蓮花等,望之仙風道氣,面相不凡。
教主雲床兩邊,站立七位仙家,或捧拂塵,或捧金爐,或持蒲扇,或背寶劍,或託葫蘆,不一而足,七位仙家也朝季禺含笑拱手,季禺一看,卻正是隨侍七仙,烏雲仙,金箍仙等人,遂也連忙回禮。
而下首最靠近師尊雲床的位置,擺了一排蒲團,六個蒲團坐了五位大仙。
最左一人,頭戴蓮花冠,圓臉福相,雙耳垂肩,極類教主,靛青仙衣,束金絲條,手把拂塵,微閉雙目盤坐蒲團,神態淡然。
第二位女仙,頭戴蓮花魚尾冠,大紅道袍,長衣廣袖,環金玉帶,眉如火電,目似金睛,手把如意跌坐蒲團,神態肅穆。
第三位女仙,戴蓮花冠,靛藍道衣,火紅絲條,斜背寶劍,雙手環扣,亦閉目不語,盤坐蒲團。
第四位女仙,頭頂玳瑁,紅袍繡八卦九宮,渾似河圖,雲耳芒鞋,跌坐蒲團。
第五位也是女仙,盤梳雲鬢,眼似寒星,玉面嬌妍,粉黛含青,絳色朱唇,粉紗宮裙,也是跌坐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