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比賽的前面二十來分鐘,拜仁和巴薩都甩開膀子,想要搞大事情的話,那麼經過了敵我雙方各進一球之後,都讓彼此冷靜和清醒了過來。
拜仁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巴薩的傳控球推進和滲透也同樣令人防不勝防。
哪怕是強如拜仁,面對控球的巴薩,更多還是隻能採取防守姿態。
拜仁的身體佔據了優勢,不管是身高還是力量,所以定位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得分武器。
但穆里尼奧顯然也加強了這方面的防範,上半場的幾次任意球和角球,拜仁都沒能佔到便宜,蘇東、盧西奧和佩佩等人都面臨著嚴密的盯防。
最終,雙方在上半場一比一握手言和,進入了中場休息。
…………
…………
從一球領先,到被對手扳平,中間僅僅只隔了兩分鐘。
不得不說,失球對拜仁的打擊還是挺大的。
海因克斯對球隊上半場的表現還算滿意,但也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
按照拜仁賽前的計劃,球隊應該從前鋒線開始對對方實行壓迫,不讓對方將皮球傳入到中前場,等到前場壓迫失敗後,拜仁會立即退守,組織起牢固的防守線。
這計劃看起來很美,以拜仁的戰術紀律,執行起來也不是很難,可真到了比賽中執行的時候,還是出現了一些偏差。
穆里尼奧的戰術很多都是直接長傳找伊布拉希莫維奇,這導致拜仁還沒開始高位逼搶壓迫,就被迫要趕緊落位組織起防守了,前場的逼搶壓迫基本就沒了。
儘管巴薩的長傳失誤率很高,伊布拉希莫維奇在盧西奧和佩佩面前也沒能佔到太多便宜,但巴薩的前場逼搶壓迫能力很強,中場控球能力超群,這使得他們在長傳失敗後,能夠第一時間形成前場逼搶。
巴薩其實整體是壓上來的,拜仁則是整體回縮的。
尤其是在一比一之後,巴薩開始在前場投入兵力,這讓拜仁的局勢更加被動,控球率只有三成,而巴薩可謂是佔據了壓倒性上風。
這原本是有利於拜仁的局勢,因為拜仁可以打反擊。
不過,巴薩在丟球后的反搶中,投入了大量的兵力,關鍵是拜仁的兩條邊路,裡貝里和羅本在阿爾維斯和馬克斯韋爾的衝擊下,表現得並不理想。
阿爾維斯表現得十分活躍,在幾次前插進攻當中,裡貝里都被迫回撤得很深,但依舊還是出現了幾次狼狽的場景,而羅本也好不到哪裡去,馬克斯韋爾儘管不如阿爾維斯犀利,但巴薩丟球后兩分鐘的進球,馬克斯韋爾是關鍵。
在那次失球裡,羅本是缺位的。
馬克斯韋爾跟伊涅斯塔能打穿拉姆這一側,就因為羅本沒有執行跟防馬克斯韋爾的任務。
等到一比一之後,裡貝里和羅本都開始重視對邊後衛的跟防,變得靠譜了之後,拜仁的進攻也受到了遏制,尤其是邊路。
上半場,裡貝里和羅本有十四次嘗試帶球突破,僅僅只成功了兩次,但都沒能製造出威脅。
邊鋒缺位,蘇東在進球后又受到了巴薩的嚴密盯防,拜仁的進攻自然也就乏善可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