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熙貴妃沈氏,元禧帝寵妃,出身不顯貴,年幼失怙,有兄弟,皆是白身,初封貴妃,帝欲賜沈氏之弟國公銜,熙貴妃謝絕:“妾居高位已是聖恩浩蕩,殊榮恩典,切不可再推恩戚族,助漲風氣,恐後人援照前代慣例,禍遺後朝。”遂罷,沈氏家族惟有二三賢能子弟官居一品大員。
年十五入宮,封太孫婕妤,入宮兩年未得恩寵,及至始安年,直封太子婕妤,同年隨駕北巡,恩寵初顯,翌年晉位太子側妃。
帝元年先封熙妃,一月後晉貴妃位,同年,熙貴妃有孕,帝大喜,建元二年誕下龍子,帝大悅赦天下,建元三年封其太子尊位,封號瓊光。瓊光太子聰穎出眾,性情效母,年八歲繼位登基,執政四十七年,政績遠勝其父,青史有嘉名,唯一生之缺憾,未有後嗣,後抱同母兄弟子嗣入宮養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文宗皇帝。
熙貴妃一生褒貶不一,有唾其以色禍君,專寵霸道,至使元禧帝再無其他妃嬪孕育後嗣,還有孝期放蕩破戒,頭症瘋病等……也有言其功績,為帝生養三子三女,其中一養子一養女,養子冠予沈姓,娶妻白氏女,未入門而病歿,為妻守身,終生未娶,因其性情溫潤文雅,待人和善,官至宰執亦不改其為官清正之風,門下桃李極多,生平事蹟廣為流傳,亦有野史記載,出入宮廷如入自家門庭,與嘉延帝關係不可為外人道也。養女宜寧長公主生母李氏,生父不詳,年十四歲和親北狄,嘉延禎寧三年,大周北境戰事爆發,嘉延帝親征北境,中計被困,幸得長公主援救,此後隨嘉延帝迴歸大周,禎寧五年,因念生母而移居江南,膝下有一女,從母姓林,有江南第一美人之稱,便是後來大/選入宮史冊有載的文宗皇帝繼後。
以上記載皆出自沈氏後人整理出來的《熙貴妃起居注》,最開始並無這樣周全的記錄,尤其是大周朝時期,世人對這位傳奇女子的最後記憶就是,沈氏歸葬於西蓮山,起居舍人秋玉將記錄的她的所有事蹟整理成冊,安放在她的棺槨裡,隨她遺物一起入葬皇陵。據傳陪葬之物中畫卷類居多,光是一幅《燕熙堂》就已經是絕版珍藏。
歲月更迭,歷史動盪。
埋藏的再深的東西也會被翻出來,重見天日。
令後人匪夷所思的是這位不喜人物畫像的沈氏,人生的後面十年所作皆是人物像,佔其陪葬畫卷十之八九,而畫像的主人便是元禧帝,正因為如此,後世關於元禧帝樣貌俊美之說篤信不疑,經久不息。
大抵是正史載記過分端正嚴謹,周朝時期關於沈氏的生平衍生了許多野史傳記,其中大多事蹟都無甚差別,不過是詳略不一,側重不同,唯一爭議極大的就是元禧帝的死,很多可考的記錄裡元禧帝於昭明二年崩逝,享年四十三。但是民間流產最廣的一部《歪打正著姻緣記》裡卻記敘元禧帝生平至五十三歲,而沈氏四十八歲薨逝,如此一來,兩人竟然是同一年離世,以至於讀此傳記的人皆是感動不已。
可這人世,幾家夫妻偕老百年?
隨著歷史的變遷,很多紙質記載都被腐蝕掩埋,口口相傳下來的也不太可信,元禧帝這樣的一代仁君,英年早逝,一生只寵愛了一個女人……能相信這些的大概是多情善感又憧憬愛情的女人。
補充:正文完結,之後就是另一個結局的姊妹篇《歪打正著姻緣記》,潔癖黨避雷前期的後宮美人如雲沒有守身如玉的皇帝。劇情走向會影響人物性格,設定不會等同,另外不能理解姐妹篇的可以當是沈汀年重生了,但是沒有完全重生,就是她重生了,但是她自己不知道。(內容不會重複,但部分在熙貴妃裡沒有得到解答的真相也會出現在這裡,比如林嫻兒的生父,小福星的歸屬,濮陽氏血脈缺陷治癒……)
###
正鞅七年,天上下著細雨,是冬雨,格外的陰冷。
馬車碾壓在官道上,烙下一條又長又曲的線,從東邊劃到南,大抵是連綿的雨下了好些日子,路上行人寥寥,多是商販往來,偶有那出行採買的也是行色匆匆。
“官爺,這是路引,車上是沈家宗族塘西來的親戚。”
南城門口關卡拖著不長不短的隊伍,左右兩個檢查口,正巧是兩輛馬車同時候查,左邊的牽車馬伕是走南闖北的腳伕,應對十分嫻熟,神色坦然又不失恭敬的應答。
“原是沈家的車,進去吧。”
“好嘞,謝官爺。”
右邊的馬車卻遇了刁難,那車伕拿不出路引,磕磕絆絆解釋了幾句,又不讓檢查的官兵檢視,只因車上女眷不好吹風……領頭的官爺也是為難,在這京城底下的官兵都格外曉得進出往來的人萬不可無辜得罪,尤其是些不知底細的。
沈家馬車行進時,有隻瘦弱的手掀開了車窗厚實帆布簾子,露臉的女孩兒,迎著細風小雨看向對面,右邊的馬車在僵持中,已然引起了諸多注意。
“徐叔,你將馬車往路邊挪挪,讓後面的人先行吧。”
裹著雪白的冬襖,帶著絨毛小紅帽,粉粉嫩嫩的小女孩從馬車裡鑽到外頭,後面的跟著丫鬟急急忙忙為她撐開傘。
“可是天,天這麼冷……”徐江一著急就有些結巴,他看著出來受風的小女孩都快急紅了眼。
“徐叔你不要急。”小女孩約莫七八歲,唇紅齒白,五官也極為精緻,她滴溜溜的轉著眼睛,又看向旁邊的官兵,“這位官伯伯,我爹是大理寺卿,我們從幷州走親回來,前一日近郊蒼翠山塌方,我們的馬車遭了難,遺失路引……”
“汀姐兒,你掀著窗吹風是想吹病了嗎?!”沈家馬車已經進了城,那被風吹的沁涼的手被人粗魯的扯下,手腕子瞬間被捏出紅印。
汀姐兒低著頭,腦子裡還在想那個穿著貢緞襖子的小女孩,她眼睛真好看,好像有光在裡面。
“你不要以為不說話,我就不知道你想什麼,這都進了京城,你就別想回去了。”說話的婦人粗壯的很,手下沒輕重,把人提溜回榻上,“哼,進了沈府,你若還不安生,有得你好果子吃。”
“錢姑姑,汀姐兒是悶了才會去看外頭的。你別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