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氣探入丹田,王玄分明能感覺到一個拇指大的黑色石塊靜靜懸在那裡。幾道靈氣纏繞過去,試圖將石塊移除,然而石塊就好像生了根一般釘在那裡。
若按歸萬途所言,這黑石種十天左右就會爆發,要了自己性命。當時二人約定的是以龍元作為交換,歸萬途替自己解除黑石種。然而龍潭之地那番變故後,歸萬途顯然是遭了遙千里毒手,只怕現在連神魂都沒了。那這黑石種,又該如何是好!
王玄面色有些難看,好不容易自地底龍潭逃出來,又被這生在體內的黑石種索命。突然,王玄臉色一變,趕忙從懷中翻出雪松先生給的《風物誌》。
如果沒記錯的話,《風物誌》中記載的一處修仙之地,或許有辦法救自己性命。
王玄快速翻動著古舊的書頁,一直翻到最後幾頁,終於找到自己曾經匆匆一瞥過的一個地方。
**洞天!
所謂**洞天,其實是位於清風山上的某處山洞。山洞中歷來住著一脈修仙人,名為清風道。
說是修仙問道,其實**洞天裡的清風道人看重的卻是尋藥求丹,對所謂靈力術法不太重視。奉行以服丹藥來增進修為,不太修習術法。
如此行徑雖是免去了習術耗去的功夫,可以專心一意修道,但卻也有一點壞處。
煉丹所需,不是天材便是地寶。不管是長在高山密林中的芝仙參精,還是某些天生靈物的角蹄齒爪,不費上一番功夫終究是到不了手。而清風道的人既無甚術法傍身,便也很難得到這些靈物之下,於是清風道之人想出了個法子。
那便是替其餘的修道人祛病解咒,作為交換,前來尋求幫助之人需得以靈材靈寶作為報酬。畢竟修道之人漫遊四海,難免有些惡疾怪咒自己搞不定,便來清風山的**洞天。這些浸淫丹丸之道多年的清風道人,大抵都有辦法解決,久而久之也有些了名氣。所謂**洞天之名,也是說的來清風道尋求幫助的人十有**都能滿意而歸。
只是王玄有些憂慮的是,《風物誌》乃是雪松先生上輩所傳,傳到現在也不知多少年了。這麼多年下來,那清風山的**洞天還存不存在,誰也說不好。再一個,清風道能否替自己解去這黑石種,看歸萬途那副胸有成竹模樣,王玄心中也無把握。
不管如何,此事性命攸關,總得要去試試,王玄心中暗暗下了決心。好在總算也有個好訊息,據《風物誌》所載,**洞天所在的清風山,恰好就在東澤附近的千山之地。
儘管在龍潭下並沒有日月之分,不過王玄粗略一算也估摸著還有七八日功夫。
羅浮山並未處在東澤深處,大約若是風息術全力運轉下,往南直走幾日應該就能出東澤。離東澤大概一百多里一座傍湖孤山便是清風山了。
此時劉知一原先給自己的辟穀丹還在發揮作用,沒有飢渴之擾下王玄幾乎是星月兼程往清風山趕。若是靈力耗盡了便在附近的夷族土人處用金葉子購上騾馬之類代腳,有些不肯賣的王玄也懶得多說直接施展法術硬搶。而恢復了法力之後又將騾馬棄在路旁再施展風息術。
如此不眠不休之下,只用了兩日半功夫王玄就出了東澤。眼看清風山總算不遠了,王玄這才感到身子疲憊不堪。
饒是有心頭仙血加持肉身,也抵不住王玄這般造作。除非修成五極元魂,不然修道之人還是避不開五穀入腹與休憩回神這種事。
三元之境可御風而行,而五極之境有了分體元魂,倒是算得上半個真正仙人了,可不食人間煙火,也沒有困頓之憂。
路過一個小鎮子,王玄感覺再也支撐不住了。便尋了家客棧,丟出最後的兩枚金葉子,二話沒說倒在房內,一直從日暮西沉睡到第二天午後,這才心滿意足的醒來。
醒來之後王玄先是點了頓酒菜,吃了個額頭冒汗肚漲喉哽,飽了之後才向客棧老闆打聽清風山所在。
客棧老闆雖然只是一介凡人,不過倒也聽說過清風山之名。在王玄那兩片金葉子作用下,自然是倒豆子一般將自己所知全都講了出來。
一番聽聞後,王玄倒是得了一個好訊息與壞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