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賀坐在安車上,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未央宮內閣值房。
辯經的風波已經過去了,此處又重新恢復了往日的寂靜。
內閣的屬官吏員們一看到天子駕臨,紛紛起身下拜行禮。
劉賀顧不上像平日那樣叫他們平身,而是腳步匆匆地直接衝向了內閣值房。
如今,內閣票擬的流程已經越來越熟練了,也從未出現過紕漏,所以劉賀極少來到此處。
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溫室殿裡寫錄各種各樣的變法《會要》,需要內閣做何事,直接下詔即可。
沒有了三公和尚書署從中隔閡,政令通暢了許多,效率也比原來更高了。
今日之事與戰事有關係,非同尋常,所以劉賀才會特地前來此處。
當劉賀走進內閣值房的時候,他看到所有內閣大學士都已經到了。
這些人見到天子進來,全部停下了手中的事情,急急忙忙地下拜。
“不必多禮,落座吧!”劉賀揮手說道。
“諾!”
隨後,劉賀在長案的上首位落座,內閣大學士們則分坐兩側。
還沒有等他開口,就發現不知道為何,這些內閣大學士們的表情格外恭敬。
就連幾日之前在石渠閣裡與劉賀爭鋒相對的韋賢,此刻都“低眉順眼”,不見半點忤逆
“如何,是何人送來的捷報?”劉賀明知故問道。
“都尉常惠派人從烏孫國送來的。”張安世帶著敬意說道。
“大捷?”劉賀又問道。
“大捷!”張安世答道。
劉賀終於鬆了一口氣,也明白這群內閣大學士今日為何對他如此恭敬了。
在原來的歷史上,出塞的五路漢軍雖然沒有叛亂,但同樣也是無功而返。
反倒是烏孫國在都尉常惠協助之下,對匈奴取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捷。
來到長安城之後,劉賀一直將這場大捷看做一個控制漢軍的契機。
所以他才會派二十個昌邑郎跟隨常惠同行,讓其帶著他們到戰場上去歷練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