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尚書》也好,孔氏《尚書》也罷,遵循的都是伏生的師法,大方向沒有太多的區別,更無優劣之分。
雖然《尚書》博士官一直由夏侯氏擔任,不代表夏侯《尚書》更好。
說得更託大一些,是孔家不屑於與其他各家爭這“博士官”的職位。
真的要爭起來,太學裡所有的博士官,也許都會是孔家的子弟。
如果當今天子不提出刊印通行版儒經,不抬高官學地位,不擠壓私學的活動空間,那孔家仍會在民間蟄伏。
安安心心地當一個“素王”。
隨著剛才第一輪辯經的倉惶大敗,推行通行版儒經已經是一件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情形更是發生了翻天覆的變化。
若孔家不能在這通行版儒經中佔得一席之地,那麼縱使他們以前的地位再尊崇,也會逐漸被儒生所拋棄。
到時候,曲阜孔氏的名望和影響力會一落千丈,孔氏子弟又有何面目去見仲尼的在天之靈呢?
所以,在現在這種情況之下,孔霸必須要爭一爭了——哪怕面子上有些不好看。
在各部儒經當中,孔氏最有把握獲得官學地位的就是《尚書》。
但是,要把孔氏《尚書》推為通行版儒經,就等於從夏侯勝這個“老師”的手上把官學的位置奪過來。
這種激烈的做法,實在是與信奉中庸、守禮的孔家家風,有些背道而馳。
也會在世人面前落下話柄,影響仲尼先師的地位和聲望。
所以,孔霸來到長安之後,曾經數次派人登門拜訪,想以弟子身份求見夏侯勝,勸其莫要出來爭。
畢竟,夏侯氏和孔氏如果在天下儒生面前像猴子般爭鬥,不管輸贏,都可能留下笑柄。
可是不知道什麼為何,夏侯勝始終閉門謝客,更是沒有透露任何的訊息。
所以,這讓孔霸很惱火。
此時此刻,在場的儒生將目光放在夏侯勝和孔霸的身上,意味深長,都有些看熱鬧的意思。
看出殯,怎麼可能嫌“殯”大呢?
“如何,可有愛卿要獻《尚書》經?”在這沉默之中,天子再次發話問道。
孔霸看向夏侯勝的方向,對方一如剛才一樣枯坐在榻上,沒有任何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