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現在的張安世比起來,當時的張湯在朝堂上的地位更高。
但是,張湯最後的結局又如何呢?
不過落得個身死的下場。
元鼎二年,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長史朱買臣羅織罪名,誣陷張湯囤積居奇,為己牟利。
生性多疑的孝武皇帝信以為真,直接派大臣張禹到張宅來逼問張湯,想讓其認罪伏法。
性情剛硬的張湯沒有認罪,在上了一封抗辯的奏書之後,自殺而亡。
死後清算家訾,張家闔府只有五百金——全部來自天子的賞賜和平時的錢糧,沒有一錢來路不正。
孝武皇帝因為錯殺張湯而悔恨不已,並處死了構陷張湯的人,還給年輕的張安世升了官。
但是,家中的這一鉅變,讓張安世的性情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從那時候開始,張安世就成了一個謹小慎微的人,為官更是處處以一個循吏作為標準,生怕被打上酷吏的標籤。
張湯自殺二十年後,張安世的兄長張賀受到巫蠱之亂的牽連,被判處宮刑。
這更讓張安世噤若寒蟬,在朝堂上不爭不搶——一切都是為了避免重蹈父兄的覆轍。
直到現在,張安世眼前還常常浮現父親吊死在正堂上的一幕。
張安世最大的願望,就是讓張家生生不息。
不一定非要位極人臣,但卻要能一直在大漢朝堂有一席之地。
霍亂被平定以後,張安世以為天子將成為一個仁君,所以才會“張揚”許多,進諫進言也頻繁了許多。
但是沒想到,天子卻越來越像孝武皇帝了。
這讓張安世猛然意識到,不能再像幾個月以前那樣“張揚”了,而是要更小心一些。
……
就這樣,張安世在門前看了一炷香的時間,才逐漸收回了自己的視線。
但是,他仍然沒有抬腳走進去,而是揹著手仔細地聽了聽四周的動靜。
比以前霍光在時,要冷清了許多。
張安世雖然現在也是大將軍,卻不用處理軍務,以後也不用領兵征戰沙場,所以沒有建衙的需求。
因此這大將軍的前衙自然就空了下來,只有十幾個卒役在看管維護。
張安世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如今在這變法行新政的風口浪尖,安靜一些才更好。
這時,張家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奴虞人從門裡跑了出來,迎接自家的家主。
“府君,大府君來了。”虞人恭敬地說道。
“哦?來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