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天子說的這新政變法,我仍然覺得有些看不準,剛開始就如此驚天動地,將來恐怕……”劉德仍然擔憂道。
劉德是幾個人當中最為悲觀的,他出任宗正多年,深知歷代天子對宗親的看法都頗為微妙。
如今,天子推行的第一項新政就是對中朝和外朝進行改制,獨掌朝權的權勢之心昭然若示。
在這種情況之下,與皇權若離若即的宗親恐怕會再次受到衝擊,諸侯王的日子恐怕比以前還要不好過了。
劉德不是諸侯王,但是他畢竟也是宗親,還是宗親的領銜人物,誰知道下一刀會不會砍到自己的身上呢?
當然,還有一件事情劉德不敢說出來,常山王和膠東王他們已經到自己府上去過了,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身為宗親領銜人物,劉德對這新政並不能置之不理。
丙吉比張安世、劉德穩重一些,比韋賢更知實務一些,所以他對天子變法行新政之事,要好感多過惡感。
當下,他已經看到了劉德都有一些怨氣
“建德啊,你莫要擔心,縣官也說了,變法行新政是為了富民強漢……”
“縣官有一顆七竅玲瓏心,看得比我等要長遠得多,這新政說不定真的能富民強漢也說不定。”
“倒霍的時候,縣官許多舉動不也讓我等看不懂嗎,但到了最後不都證明縣官做的是對的嗎?”
“子儒剛才說得很對,我等先跟著縣官走,若是變法的路走對了,陛下是聖君,是大漢之幸。”
“但是若變法的路走錯了,我等再站出來當諍臣,以死進諫,這倒也算是盡了為人臣的本分。”
丙吉發自肺腑的這幾句話和張安世剛才的那番話連在一起,一硬一軟,相得益彰,讓幾人都有一些動容。
他們終於還是想起了為人臣的本分。
是啊,若天子真的能透過變法新政,實現富民強漢的目的,莫說是讓他們當這吃力不討好的內閣大學士。
就是讓他們到蒼梧郡的小縣,去當區區的屬官吏員也未嘗不可。
“丙公說得有理,我受教了。”劉德由衷地說道。
“三日之後,我邀諸公到府上一聚,可否賞光?我等以後要多聚一聚了。”張安世發出了邀請。
“恭敬不如從命。”幾人連聲說道。
“好,那我等就先進屋去,將這光祿勳的奏書重新票擬過,今日散衙之前再呈送給天子。”
“諾!”幾人當即就答了下來,連忙反身回到內閣值房裡去了
天子給了他們體面和迴轉的餘地,他們還是得要這份體面的。
很快,內閣值房就又將一份名錄擬了出來。
張安世不敢有絲毫怠慢,散衙之前就派人請樊克來取走了所有的奏書。
這次,就先順了天子的心,君臣都能好過一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