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昌邑國到長安的這一路上,樂成其實沒有和禹無憂打過太多的交道,原因是禹無憂的品秩當時實在是太低微了,樂成這個九卿貿然去結交和討好,就顯得有些刻意了。也不如與勝任了左馮翊的安樂結交划算。
而現在,禹無憂已經是貨真價實的天子郎官了,是天子近臣,樂成自然還是要結交一番的。
樂成是霍黨不假,但是天子都稱大將軍是仲父了,霍氏劉氏成了一家人,那霍黨不就是天子一黨了嗎?
那樂成又何必有太多的顧忌呢?
禹無憂還沒有想好要如何開口,在官場上見多識廣的樂成反倒大手一揮,說道:“禹郎中,你乃天子的近臣,從今之後,與我少府寺免不了要相互輔助,我先帶你來認一認這寺內的各位令丞。”
“一切全聽府君安排。”禹無憂狀貌恭謙地說道。
陛下說了,入宮之後,一切都要徐徐圖之。
當時,陛下還說了一句看起來很粗鄙,但卻又頗為傳神的鄉野俚語:像狗一樣,夾起尾巴做人。
“這位是太醫令李使君,專管宮中問醫湯石之事,陛下若是聖體有恙,可讓李使君派太醫問診。”
“這位是考工令祖使君,掌管織綬雜工,兼掌制銅器、漆器等物,天子想要何物,可以來讓祖使君督造。”
“這位是東園匠,是專門主持製作皇陵內器物的官員,孝昭皇帝大行,東園匠可是忙了不少時日……”
少府寺一是要負責徵課山海池澤之稅,管理地方貢獻,以備宮廷之用;二是要管理天子、妃後和宮人所有的衣食起居、遊獵玩好之事。
這幾乎涵蓋了與天子相關的所有事情,人員自然非常龐雜。
樂成一一地引見過去,禹無憂則將這些人的職務和職責全都記在了心中,自己以後想必是要經常和他們打交道的。
全都引見完之後,禹無憂突然發現其中似乎缺了一些令丞,例如說尚書令和符節令,都不在內。
看來,這些不在場的令丞只是名義上歸屬少府管轄,實際上卻是由領尚書事霍光統轄——他們的管理著天子的印璽符節,職責重要。
“下官禹無憂以後難免要叨擾各位使君,屆時還望各位使君不吝賜教。”
“還望禹郎中賜教。”一眾屬官人云亦云地說道。
又是一番半真半假的寒暄之後,禹無憂才找到機會,順理成章地將正事說了出來。
“樂府君,下官身後的這些人都是昌邑宮的舊人,陛下念舊,於是就都將他們都帶來了,陛下說了,用慣了舊人,所以不想更換,仍想由他們來服侍他的起居。”說完之後,禹無憂從懷中掏出了劉賀寫的手令。
樂成接過來帛書,慢慢展開,只是粗略地看了一眼,就乾脆地說道:“前幾日,太后和孝昭皇帝的妃嬪都移駕到長樂宮去了,正好帶走了許多僕役,空缺出了許多位置,正愁到哪裡去調換,禹郎中將他們帶來,好真是幫了本官一個大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