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呢?”
三皇子所說的這些,其實正是所有人心裡的疑惑,。
要說以他們這些人的身份,其中不少人都瞭解三皇子以及龍虎關的情況。
甚至往龍虎關押送老弱莊稼漢的事情,這裡邊的人也有參與過,但是他們不明白的是,明明都是老弱的莊稼漢,怎麼才短短這麼長的時間他們如何變得猶如天神一般呢?
這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尤其是三皇子本人,變化更大。
原本的三皇子,其實也就是一介書生,在皇族之中,人盡皆知。
學習詩書禮儀,讀天下文章,滿腹經綸,但威武不諳武學之道。
這是有目共睹的。
在皇宮之中,三皇子根本不可能隱藏得這麼深,因為作為一個皇子,每天干什麼,見了什麼人,說了什麼話,都是有記載的,白天晚上都是如此,這是瞞不住任何人的。
也只有到了龍虎關之後,三皇子才有了這樣的變化。
如果在皇宮中時,三皇子就如此英明神武,恐怕追隨他的人會比現在多得多。
畢竟一個這樣的三皇子,將來登上寶座的機率要比文弱的三皇子要大得多。
聽到三皇子如此說,眾人都是心中懷著疑惑,認真地聽他繼續說下去。
只聽得三皇子繼續說道:“在說出原因之前,本帥還要公佈一件事情,這些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並且很快將會大夏朝野和民間傳開的。”
“先皇賓天之後,本帥的大哥和二哥,也就是大皇子和二皇子,得到鎮國將軍和宰相雲從的書信。竟然放棄了大晉軍壓境的浮雲關和紫金關,直接不顧大夏的安危,棄關回來爭奪皇位。這裡有不少是跟隨大皇子和二皇子從浮雲關、紫金關回來的將士,你們怎麼說?”
說到這裡,三皇子看向了那些曾經跟隨大皇子和二皇子的降軍。
那些人自認對這件事情知道得一清二楚,當下心中也覺得無比羞愧,紛紛跪在地上低下頭去,沒有人應答。
他們也沒有臉應答。
那些御林軍並不知道此事,還有一些從京城來的軍隊,以及鎮守這座銅峽關的將士也不知道此事。
但是看到那些人的反應,他們心中立刻明白了,三皇子所說的的確屬實。
因為這件事情太容易驗證了,凡是在浮雲關和紫金關上鎮守的軍士都應該知道這件事情的。
而鎮守的軍士不是一兩個人,也不是十個八個,能完全封住他們的嘴。
那些鎮守的將士總數超過了十萬人,想要把這件事情隱瞞下去,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一想到大皇子和二皇子居然做出了這樣的事情,但凡有一些正義感的將士都不禁生出了對大皇子和二皇子的鄙夷來。
畢竟他們這些人中也有人曾經在浮雲關、紫金關駐守過,對邊疆還是有著許多感情的。
一寸山河一寸血,他們用生命來捍衛的邊關,竟然因為他們對皇位的爭奪,而就此放棄,這簡直就是大夏的罪人。
甚至,那些為了接應大皇子和二皇子的將士,在知道了這個訊息之後,心中也感覺無比的慚愧。
他們對大皇子和二皇子的卑劣還是有些低估了,如果早知道,他們來接應準備返回京城繼任皇位的未來君主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們可能就不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