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說辭對他鎮國將軍來說並不算什麼,他不信就是了。可是對於大夏的軍士來說,卻是有著致命的效果。
要知道,師出有名,首先便佔據了上風,便先勝了一半。
他保大皇子雖然是出自私心,但是對軍中宣城的卻是維護大夏尊嚴,弔民伐罪,保大皇子這個正統等級。
他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來運作這件事情的。
畢竟,三個皇子之中,大皇子是嫡長子,自古在沒有傳位詔書的情況下,自然而然是長者登基。
所謂的長者,當然也就是指大皇子了。
再加上,鎮國將軍久在軍中,很多將領都是他的部屬,自然是一呼百應。
而宰相雲從一方所掌握的卻是一部分夏軍和皇城之中御林軍與負責京城防禦的城軍。
總體來說,鎮國將軍的大軍人數佔據著優勢,而宰相雲從佔據著地利,而且所掌握的大軍有不少精銳,比如那些御林軍。
因而,在二皇子沒有返回京城的時候,鎮國將軍只是兵臨京城,並沒有立刻發動戰爭,而是率先派出了信使,給城中的宰相送信。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不求宰相雲從能夠僅僅以為一封信就偃旗息鼓。
他這樣做的目的也是做給天下人看的,也就說,我鎮國將軍已經仁至義盡了,最後動了刀兵實在並不是我鎮國將軍的本意,而是宰相雲從大逆不道繞,圖謀造反,為了捍衛大夏尊嚴,保護新君,我
才動的手。
這樣一來,在青史之上,可以佔據了一些有利的地位,不必被後人所詬病,另外一邊,也是收買軍心和民心。
因為鎮國將軍相信,在夏京之中,那些御林軍也好,還是城軍也好,未必那些人一定都是死心塌地為二皇子和雲從賣命的。
主要這些人在發生戰爭的時候能夠自行潰散,那麼鎮國將軍相信以他的實力,想要擊敗宰相雲從的大軍,應該不會太過困難的。
當然了,他的是實際力量,也絕對不是現在大營中的這部分力量。
因為老皇上死得太過突然,大夏中還有不少的大軍因為距離京城太遠,來不及調動,還有一些調動的大軍還在路上。
能夠在短時間內調來的官軍,還有一部分另外執行任務去了,並沒有參與圍困京城。
所以,鎮國將軍是多方佈局,等待著最有利於他的那一刻然後再發動雷霆一擊。
當然了,這種雷霆一擊是建立在他對自己軍隊的絕對統治之下,也是建立在師出有名的道統最高點上來視線的。
而現在,唐僧所說的這些話,卻是在破壞這種最高點。
也是在破壞他所率領的大軍計程車氣!
什麼三皇子是受蒼天認可的天子?
什麼佛祖選定了三皇子當新君?
著簡直就是無稽之談啊!
如果那些當兵的真的相信了這些話,從而土崩瓦解,那麼接下來的仗還怎麼打?
因而,不會讓唐僧再繼續胡說八道,而是立刻出聲打斷了唐僧的話語。
不過,唐僧卻也沒有惱怒,他依然含著笑容說道:“這位鎮國將軍,請問,你憑什麼說貧僧在胡說八道?你有憑什麼說貧僧是在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