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裡,唐僧便用這種方式,神念覆蓋住韓世臣,一路跟隨。
以韓世臣現在的財力,要租一輛馬車絕對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他並沒有這麼做,只是在店鋪裡買了一雙布鞋,包在包袱裡,一路步行,往京城方向而去。
一路之上,他還是四處觀察,到晚上把沿途所見所聞都記了下來,裡面還有一些他個人的思考,如此幾天下來,包袱裡已經寫了不少手稿。
唐僧知道,一張紙很輕,但是紙張多了,重量卻不可低估。
韓世臣的包袱裡有不少的紙張,重量顯而易見,但他始終是背在身後,始終沒有找任何工具代步。
難道這樣不怕耽誤趕考?
一路跟隨的唐僧心裡不禁有些疑惑,但他不知道具體會試的時間,但韓世臣肯定是知道的,他不著急肯定時間來得及的。
唐僧也就沒在這上面太過操心。
韓世臣一路行行止止。
唐僧也一路走走停停。
如此情形,唐僧更覺得這不是一場保護,對他自己來說,更像是一場修行。
他得以在這一段時間裡,看到了許多世態炎涼,看到了許多人間疾苦,他的心態開始有了變化,更多地思考了民生,思考黎民蒼生。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唐僧開始考慮,自己變得更強是為了什麼,是追求永恆的生命,還是在永恆的生命力散發出自己的光彩?
經過這段時間,看得多了,見得也多了,他更瞭解了這個世界。
他所在的這片土地,叫做晉國。
地方衙門糜爛,官吏橫行,民不聊生。
一路走,唐僧一路施捨,做了許多積德的好事,收穫了一些功德點,但並不是太高。
最終唐僧發現,只靠個人的積德行善,改變不了這個世界,改變了今天也改變不了明天。
要想民生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唯有上位者的作為,大權力者的痛革積弊。
但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他的修為和所擁有的能量,想要扶持一個大官,甚至換了一個皇帝都沒有問題。
可是,換了之後,又能怎樣呢?
唐僧是不可能停留在這個世界上治理晉國的,說實話,如果讓他治理,甚至太還不如韓世臣呢!
換了一個皇帝,如果是庸才,和沒換一樣。
如果是個明君也就罷了,但是利益集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