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都察院,嚴成錦看見書案上放著一本疏奏。
方學作揖道:“永清縣令託御史傳上的疏奏。”
嚴成錦不用看也猜到大概。
良鄉、房山和固安,原本是京城偏遠的縣城,得了朝廷和良商大力疼愛,如今不少百姓脫離貧苦。
有些普通百姓都敢買京城的宅邸了。
原本嚴成錦不想看這封疏奏。
但江南商賈,原本是從永清的官道入京。
現在都改道固安,先享受固安湯池,再進入京城。
給永清造成不小的損失,永清也是京城的親兒子,翻開疏奏,就當是補償了吧。
“將永清的黃冊、縣誌拿來。”
方學早就看過這本疏奏,有所準備,吩咐一個文吏將縣誌和典籍抱進來。
嚴成錦翻開看了幾眼。
永清的資源豐富,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這個資源是石油,他記得是華北一帶石油的主產區域。
不說開採困難,就算開採出來,也沒有地方用。
良田耕地也不多,周遭是山林,全靠江南上來的行腳商人,採辦貨資。
這種條件,讓本官如何出手?
“大人,要將疏奏退回去嗎?”
方學也知道此事難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永清縣令若有輕而易舉的辦法,也不會上疏朝廷。
嚴成錦卻放下疏奏不語。
此事若幫了永清,京城的其餘縣城,也會效仿上疏。
京畿之地的大小州縣,大抵有十九個,縣令都來上疏,就有些難辦了。
思索片刻後,帶著疏奏來到內閣。
“永清的百姓,想要遷移到固安?”
李東陽眉頭動了動,近十萬百姓請旨遷移,還是頭一回見。
其餘諸公,也一同看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