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了頓,他又補充了一句:“沒想到,在有生之年,還能看到張獻忠寶藏水落石出的一天。”
說到這裡,他深深的嘆了一口氣:“可惜啊,可惜,天不遂人願……”
“清理出來的文物倒也不少了,可是一件有價值的都沒有,對我來說,這簡直是生平一大憾事。”
聽到這番話,黃浦軍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誰說不是呢!”
“不甘心啊,不甘心啊……”
“那可是整個省的金銀珠寶,怎麼才這麼點……”
“一點有價值的東西都沒有……”
頓了頓,他嘖嘖兩聲,扼腕長嘆:“張獻忠是不是如傳聞中的那麼嗜殺?殘暴成性?還是這其中,另有說法?”
“如果能在這挖掘出一些珍貴的史料,那一切都水落石出了……”
“唉,想起明朝最後的屈辱,還真是唏噓不已。”
李鶴年聞言臉色有些蕭索,微不可查的點了點頭。
旁邊的嚴勁松始終注視著江面,用幾不可聞的聲音喃喃道:“是啊……”
“明朝養士近三百年,卻落得如此下場,培養出來一群毫無氣節之輩,不得不說還真是諷刺至極。”
“當那個最硬氣的王朝!”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沒想到,到了末期,竟然落得一個如此悽慘的境地。”
的確,明末那段歷史實在是太窩囊了。
當年,李自成起義軍勢如破竹,大明軍節節敗退,崇禎皇帝在後方卻連軍餉都供應不上。
餓著肚子還怎麼打仗?怎麼保家衛國?
為籌軍餉,崇禎皇帝不惜命令文武大臣捐款“助餉”,但是,朝野上下,竟然沒有一人願意傾囊相助。
國家存亡之秋,這些世受國恩的大臣們想的卻是個人的利益,實在是明朝的悲哀,士大夫的恥辱!